“前方車行緩慢,請小心駕駛”“前方道路施工,建議繞道行駛”……如果您稍加留心,可能就會注意到,往往在城市的一些主要路段都會設有大型的顯示屏,顯示前方各條道路擁堵情況,駕駛人可按照提示選擇其他不堵的道路通行。
隨著城市交通的愈發擁堵,被寄予厚望用以改善交通狀況的“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智能交通概念也開始進入大家的視野,并逐步成為城市交通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全球最大技術專家聯盟IEEE表示,幾乎每場交通事故都是由駕駛員的過失造成的,如果現有的智能交通技術能被應用于汽車和道路中,多達90%的事故可以避免。
近2000億投資熱潮
據業內消息,由交通部科技司組織編寫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將于近期印發。此次擬印發的智能交通發展戰略,將成為我國第一個通過政府文件形式確定的智能交通發展戰略。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消息的出臺,立刻激起了相關企業的參與熱情。
據中國交通技術網統計,2011年,國內城市智能交通千萬級項目數量達195項,同比增長129%;千萬級項目市場規模合計57.9億元,同比增長180%。
而此次出臺的戰略發展規劃,則更是在此基礎上推波助瀾了一把。據交通運輸部相關人士表示,此前,交通運輸部雖對智能交通進行過相關研究,但沒有形成正式的政府文件形式。
即將印發的發展戰略提出,建成能夠基本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需求的智能交通體系、關鍵技術體系、標準體系以及產業,實現跨區域、大規模的智能交通集成應用和協同運行,讓智能交通成為提高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主要手段。細化戰略目標主要包括技術、集成應用、產業化和標準化四個重點。其中,產業化是業界關注的焦點,而營造產業發展環境和推動重點領域突破是關鍵。
根據交通運輸部科技司的初步構想,到2015年,實現對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橋梁、車輛區域、交通運輸狀況等感知和監控;出行人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其熟悉方式獲取所需出行計劃和實時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擔力,緩解城市擁堵,便捷出行;實現對危險品運輸車輛、船舶、長途客運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和軌道交通的全過程監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快速反應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系統和海事信息服務系統。
相關市場人士表示,該戰略規劃的出臺將直接驅動市場對視頻、安防、監控、收費等設備的需求。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國內智能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1820億元。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