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數字化已經進入快車道,釋放數字生產力正當其時。而“數字生產力就存在技術里,藏在場景里。”基于此,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會上發表了題為《為行業找技術,深入場景創造價值》的主題演講,重點分享了華為基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方法論和企業轉型成功秘訣。
跨越數字鴻溝 轉型成功有方法
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必答題,但想要轉型成功卻并不簡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頂層設計不夠系統、架構不穩、以及落實舉措不到位等。而華為經過多年的深度探索和業界最佳實踐,總結出一個數字化轉型成功的方法論,即“意愿牽引、場景切入、目標導向、組織適配,技術內化和應用外掛”六個步驟。
意愿牽引:數字化轉型是創新與變革。我們發現,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就是有強烈的轉型意愿,敢闖、敢試、敢投入。特別是高層親自參與,制定轉型戰略和愿景,并分步實施落地;在過程中敢于試錯,還能堅定不移的投入資源,這樣的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更加卓有成效??梢哉f,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首先源自于企業高層的強烈意愿。
場景切入:聚焦三大價值場景,選定轉型投入方向。生產力藏在場景中。從小場景切入,步步推進,是推動企業轉型成功的又一要素。而企業的價值場景通常包括三大方面,即通過提升品質、降本增效、增加收益,實現企業效益提升的商業價值;實現減少安全事故、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資源高效利用的社會價值;還有以整體安全可靠、架構可持續演進、規??伸`活擴展為原則審視數字化系統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價值等。選定了場景,也就明確了數字化轉型的投入方向和階段目標。
目標導向、組織適配:面向目標,構建三方聯合的創新組織。以目標為導向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還要看到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組織都有能力短板,因為“懂行業的不懂數字化,懂數字化的不懂行業。所以“客戶、伙伴、華為”應該是一個“鐵三角”型的創新組織,即客戶有清晰的發展規劃和業務理解,伙伴有沉淀多年的行業經驗,而華為有全棧的ICT技術。同時,華為為了快速集結資源、提高決策效率、實現短鏈條運作,成立了行業軍團、產業軍團和產品組合軍團,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留給客戶和伙伴,更好地解決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難題,幫助企業更快達成目標。
技術內化:讓技術匹配業務戰略。有了場景、目標和組織,還需要客戶、伙伴、華為聯合進行4A架構的重構。即以客戶為主,基于企業戰略和業務本質規劃業務架構(BA),進而以ISV和SI為主,基于業務責權和數據流動明確業務運行的應用架構(AA)和信息架構(IA)。以上過程華為都會參與,但華為最聚焦的是用技術內化的手段支撐客戶技術架構(TA)的設計與建設。
華為的 ICT 技術涵蓋了聯接、計算、云等產業。技術內化,是華為把有根的全棧 ICT 技術進行聚合,由內而外生成數字平臺,對準復雜的硬件平臺、復雜的軟件和算法平臺,將它們封裝成簡單的對外接口;讓客戶和伙伴能在場景數字化建設中直接、高效使用業界數字化能力。
同時華為堅持發展安全可靠的根技術,目前擁有“2+2+2”的根技術,聯接領域有IPv6+和5.5G,計算領域有鯤鵬和昇騰,操作系統領域則有歐拉和鴻蒙;三大領域的根技術正在不斷生根、發芽、開花,創造越來越繁榮的生態。
應用外掛:堅持應用系統由伙伴打造。華為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針對價值場景,發揮華為在聯接、計算、云等數字技術方面的優勢,提供產品和產品組合。有所不為,就是有清晰的邊界,堅持被集成,發揮合作伙伴對行業的理解力,來開發應用和設計信息架構,發揮客戶的業務理解能力,華為與伙伴、客戶一起打造場景化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系統化解決問題。
華為強調應用外掛,就是要充分利用技術內化的數字平臺,激活客戶數字化建設的生產力。數字化的很多結果要通過應用(含數據)呈現出來,應用要反映業務,必須具備快速、敏捷和極致體驗,應用也只有與平臺解耦且采用服務化架構,外掛在數字平臺上,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當前,應用外掛的模式極大利用了數字化成果,極簡開發應用,靈活響應業務,極大釋放了數字化自身生產力,并已在多個行業得到了價值實踐:
在電力行業,華為幫南方電網解決了巡線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危險等問題,將單次巡檢時間從7天降至2小時,并實現了“高壓巡線不登塔”的目標;大幅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和風險,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豐收。在油氣行業,華為幫國家管網解決了油氣管道第三方入侵檢測困難的問題,用一套設備便能實現100公里管道的AI檢測,定位精度達到10米級別,事件識別準確率達到97%;大幅降低了管網入侵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和安全風險,有效保障了能源安全。而在金融行業,華為則為郵儲銀行部署了銀行分布式新核心,在確保業務穩定性和連續性的同時也幫助銀行解決了“卡脖子”問題,幫助郵儲銀行實現了數字化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重磅發布
華為攜手伙伴助力客戶數字化轉型成功的價值正在越來越多的行業涌現。在大會現場,重磅發布了十大華為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包括:城市融合感知解決方案、財政技術中臺解決方案、智慧醫院全光閱片解決方案、銀行分布式新核心解決方案、工業AI質檢解決方案、電網數字換流站解決方案、本安型礦山工業承載網解決方案、智能隧道解決方案、智慧機場光感圍界解決方案、港口智能水平運輸解決方案等。吳輝表示,感謝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和關注,你們讓華為的技術更有生命力。
數字化轉型助力一汽高質量發展
作為客戶代表,一汽集團體系數字化部總經理門欣也在分享環節中介紹了一汽集團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門欣表示: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所有業務工作的基石,在創新的行為范式和4A架構重構的助力下,一汽集團通過云原生思想在業務的應用,打造了“產品/服務、經營/管理的數字孿生體”,同時打造了業務IT一體化戰隊,加速轉型落地,并依托創新云管邊端數字底座,進一步釋放了數據生產力。特別是在生產工位的轉型實踐中,通過工位要素數字化,成功挑戰零廢品目標,將單臺工廢成本從過去的17.68元降低至0.89元,極大的降低了成本。對此,門欣特別談到,數字化就是把決策變成了選擇;數字化轉型是認知,更是信仰和理想。
轉型方法論 釋放數字生產力
數字生產力存在技術里,藏在場景里。吳輝強調,數字化轉型是創新和變革,需要意愿牽引、場景切入、目標導向、組織適配、技術內化、應用外掛;并由客戶、伙伴與華為攜手,共創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實現可持續發展。華為也希望攜手更多客戶和伙伴,為企業增效益,為社會添福祉,為發展固根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附錄:十大場景化解決方案介紹
城市融合感知:
結合OpenHarmony、光感知、視頻AI分析及光纖振動傳感等核心技術,感知海量數據,構建“可看,可算,可控”城市融合感知平臺,支撐城市燃氣監測、數字綜合管廊、城市網聯、城市停車等應用場景,主動式保障城市安全,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提升城市高效治理能力。
財政技術中臺
華為智慧財政解決方案圍繞財政業務規范化、資金監管精準化、輔助決策科學化等需求,運用華為云和大數據等技術,攜手行業伙伴為客戶提供從咨詢頂設、構建云網底座到集成運維的端到端方案,助力財政業務一體化、數字化建設,實現財政業務需求響應“快”,預算數據“準”,預算管控“穩”,輔助決策“智”,構建“財政管理規范,資金監管精準,輔助決策科學”的數字財政。 其中關鍵子方案財政技術中臺通過構建統一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統一登錄,統一權限,統一認證,統一流程,統一功能 ,服務組件復用,提升效率。助力財政構建資源集約、效能提升、安全可控、高效運維、數據智能的數字化平臺,提升協調效率,賦能智慧新財政。
智慧醫院全光閱片
華為智慧醫院全光閱片解決方案,基于華為F5G全光網絡、高性能存儲等,具備極高帶寬和極低時延,實現閱片組圖秒級加載,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和三維影像快速重建技術,可將CT/MR等數據進行實時的智能三維重建,并提供音視頻會議及實時影像閱片雙向標注,極大地提升了醫生的閱片體驗。 該方案華為重新定義閱片體驗及網絡標準,通過“全光網絡+雙活存儲+智能交互+遠程會診”系統性解決閱片體驗差的問題;通過華為雙活數據中心,為醫療數據存儲安全及7*24h業務不中斷提供有力支撐。
銀行分布式新核心
華為推出了“分布式新核心解決方案”,支持銀行核心系統安穩“換心”,應對業務敏捷上線,系統彈性伸縮以及各種創新業務對核心系統的挑戰。解決方案包括如下內容:1)金融級可信高性能ICT底座,高可靠穩定運行,滿足核心業務要求(存貸款、中間業務、支付業務、信貸業務等)2)敏捷靈活的分布式技術平臺(微服務框架、CCE容器、強一致分布式消息組件等),支持業務應用低成本改造3)高性能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一站式在線實時數據遷移,保持賬戶數據一致性4)咨詢與專業服務,使能金融機構核心系統分布式改造5)與業界多家主流核心系統軟件提供商集成適配,包括存貸款(與中電金信等伙伴)、支付(威富通)等業務,開箱即用,提供極致客戶體驗
工業AI質檢
采用“云-邊-端”協同架構,由“云”端的基于華為云的智能計算中心提供數據標識、AI模型訓練、視頻接入管理和數據統一存儲等能力;“邊”側智能邊緣(Atlas 800推理服務器)提供實時高效的AI推理服務能力;“端”側工位則提供AI應用開發平臺HUAWEI VISION,供客戶或ISV伙伴靈活擴展定制,為汽車、煙草、電子等制造行業客戶打造工業AI視覺質檢平臺,識別準確度達到98.5%以上,實現生產質量管控的自動化、智能化,助力持續提質降本增效。
電網數字換流站
數字換流站充分利用數字化先進理念和技術,賦能業務流程優化變革,形成“增強監視一體化、運維分析自動化、生產管控場景化、人工替代規?;?、檢修策略智能化、平臺應用生態化”等6個方面的生產模式轉變。華為深度參與全環節建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華為構建“星火架構”,深化云邊架構內涵。在邊端構建算力化、標準化、系列化的基礎軟硬件,支撐邊端海量復制,實現邊端便捷化、少人化管理;在云端以“業務平臺化+生態運營”,將復雜業務云上建設、云上管理,推進總部云、區域云、專業云建設,實現建設“平臺化、專業化”,管理“集約化、集控化”。
二、華為安全可信的無線物聯體系。通過應用F5G、WAPI等安全可信技術,部署無線物聯匯聚和寬帶接入節點,構建全站統一的無線物聯專網,支撐多種類、多協議無線傳感設備統一接入和管理,實現本地通信網絡一專多“能”、頻譜無“限”和開放融“合”,以移代固為設備“剪辮子”,提升現場人員業務體驗。
三,華為打造站端數字化標準化體系,驅動后端系統功能分層解耦,提供標準化接口,屏蔽組件技術棧差異,實現應用的即插即用。借鑒智能手機應用APP的開發理念,應用廠商基于華為ROMA上的標準化接口敏捷開發,應用軟件一次開發全網通用,通過應用商店實現自動化安裝、便捷化配置,構建開發集約化、功能模塊化、迭代敏捷化的數字化建設新模式。
本安型工業承載網
圍繞礦山智能化場景,構建安全、極簡、高效、綜合承載的下一代礦山工業網絡。該方案基于萬兆本安型路由器、本安型Wi-Fi 6 AP、本安型ORE等產品,面向井下生產業務提供多樣化的接入方式,多種有線無線技術按場景適配。
應用華為F5G全光技術,實現井下“0”電火花,構建易部署、少防爆、免熔纖的全光無源網絡;應用網絡切片技術,實現井下視頻、語音、工控、5G等多業務綜合承載;與伙伴聯合,支持本安型Wi-Fi 6 AP與UWB共站部署,實現井下高精度定位和隨時隨地無線接入。
智能隧道
針對公路隧道內安全隱患大、應急救援難、機電設備多、巡檢效率低等業務痛點,華為聯合多家行業伙伴共同打造智能隧道解決方案。在感知交互層面,基于雷視融合實現重點車輛軌跡全域實時跟蹤和異常事件車道級精準感知,基于OpenHarmony實現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在聯接層面,通過統一光纖環網,實現一網多用;在中樞層面,基于一體化超融合、邊緣物聯網關、物聯網平臺打造統一物聯平臺,實現統一監控管理和機電智能聯動一鍵下發。智能隧道解決方案集精準感知、極簡網絡、一鍵聯控、智能巡檢于一體,經實際驗證,預警誤報從上百起/天下降到幾起/天,機電聯控響應時間從5-10分鐘壓縮至秒級。
機場智慧圍界
機場圍界安全是機場安防的頭等大事,機場空側安全直接關系到航空器運行,尤為重要。而近年來因人員入侵未及時處置而導致事故時有發生,對航空器形成重大安全隱患和事故風險。傳統技術防范手段會受惡劣天氣與周邊環境的雙重影響:如在風雨雪霧等復雜天氣,或受航空器尾流沖擊而振動的情況下,圍界告警系統的準確率亦會下降,導致誤報頻發;同時圍界外側存在植被、道路和來往車輛等,對主動式圍界入侵探測手段進行干擾。如某機場誤報達400次/天,臺風天甚至超1000次。通常一個年吞吐量千萬以上的大型機場圍界長達20多公里,靠人工觀看監控視頻或現場識別是否誤報很辛苦。華為基于分布式光纖傳感,聯合民航二所等行業伙伴打造的智慧機場光感圍界解決方案,針對機場圍界的業務場景,能夠更準確有效地區分是人還是風帶來的振動,實現“0”漏報,誤報率低于1次/公里/天,提供全天候、全覆蓋、長距離、零漏報、低誤報,提升圍界智能防護水平,全面保障機場運營安全,同時還極大地改善了員工的工作體驗。
港口智能水平運輸
華為與天津港C段碼頭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基于5G+AI的智能水平運輸系統,實現了港口L4級自動駕駛,助力碼頭76輛IGV滿負荷常態化高效協同作業超12個月,實現水平運輸無人駕駛安全、高效、規?;\營。
系統采用華為車規級MDC智能駕駛平臺,融合AI全局路徑規劃、路網動態拓撲、多車車序控制、智能路口調度等創新算法,通過云端動態短路徑規劃,實現了IGV在路口的并行轉彎和全局調度效率最優;系統采用北斗+5G+高精地圖,結合路側輔助感知,實現車道級高精度定位,使岸橋一次對位成功率達90%以上,極大提升作業效率;此外,系統還實現了云車解耦,目前已完成與多種智能駕駛車型的對接,不僅成本更低,而且可推廣性更強。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