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6月15日電(崔明明)紅綠燈會“思考”,自動看車流調控;平均十分鐘即可辦理貨運車輛通行證,實現“零跑腿”;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自動開出企業“體檢單”,從源頭上加強車輛安全管理……近年來,常住人口559萬、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12萬輛的宜春在治堵提暢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而這背后的變化,離不開智慧交通“數智底座”的技術支撐,以及符合宜春中小城市特色的慧腦、慧指、慧勤、慧眼、慧燈、慧醫、慧民等交通治理“七慧”系統。
大數據平臺自動開出“體檢單”
“日均過車1200萬輛,城區實時在途車輛34萬……”在宜春交警大數據綜合應用與指揮調度中心,大屏上實時顯示著全市的交通運行狀況。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不僅能全天候實時監測交通流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等城市交通生命體征指標,而且能夠通過融合多方數據資源,實現自動發現堵情并預警。
近年來,宜春打破數據壁壘,匯聚了市交警支隊、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等部門的10余種數據,構建了175類標簽、171個專題任務,形成了人、車、企、事故四類檔案。僅2020年底以來,就累計清洗和建模了6億條數據。
除了輔助交通指揮調度,這些數據還能怎樣運用?
前不久,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自動開出第一張重點車輛企業“體檢單”,“體檢單”中的數據顯示:某物流企業近1月內逾期未年檢的車有5輛,違法未處理的車有67輛,暫未有逾期未報廢、事故未處理和事故逃逸的車輛。
貨運、危化品等重點車輛不加強源頭管理,容易引發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看似簡單的一張“體檢單”,事關城市交通的安全與暢通。
但此前,對于企業車輛安全的管理,需要靠交警不斷走訪記錄,存在數據錄入不及時、不準確、繁瑣等問題。
現在,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可以自動對不同企業的車輛運行狀況進行安全監測,并主動進行安全預警,定期生成“體檢單”,幫助企業和交警部門實施更精準的監管和調整,提升車輛運行安全水平。
紅綠燈秒級智能調控
“路口自適應控制中。”在宜春市明月北路與袁山中路交叉口,誘導屏上顯示的“自適應控制”技術,正實時通過雷達、視頻感知及AI技術,讓路口的紅綠燈學會“自主思考”,變之前的“車看燈”為“燈看車”通行。
“這種信控方式,會綜合考慮各個方向車流,而不只是一個方向的車流,這樣就能實現路口各個方向的均衡化放行。” 宜春市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李警官說,智能紅綠燈會根據采集的車流排隊長度、流量等數據,實時調整配時方案,降低綠燈空放的時間。根據測算,該路口日均綠燈利用率提升9.2%,高峰期排隊平均降低15%。
除了單個路口,宜春交警還對更大區域范圍的交通運行進行大數據治堵提暢。
這其中離不開的關鍵技術就有海康威視AI Traffic交通認知引擎。AI Traffic是海康AI開放平臺大數據認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能力落地,可對宜春市區日均千萬級過車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并生成車輛出行路徑、交通運行特征與擁堵規律等交通運行態勢信息,毫秒級完成紅綠燈調控算法的調用和方案生成,結合仿真推演,實現交通運行的“區域協調控制”。
對于“區域協調控制”,宜春市交警支隊副政委陳德勇把它形象地比喻為對水池的控制:“區域控制根據整個區域的交通流量來協調考慮,比如,把整個區域看作是一個大水池,車流就像不斷涌入的水流,紅綠燈就是閥門。水流大時,就把流出方向的閥門開大,流入方向的閥門開小,保持水平面不上漲。對應車流的控制,就是要實時動態調整紅綠燈的配時,這里面考驗的是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
明月北路、袁山中路、高士路、錦繡大道合圍區域,是宜春市的主要擁堵區域之一。通過AI Traffic給出的優化方案,對高峰時段進行分流,平峰時段打造“一路綠燈”暢行的綠波帶。優化后,區域路網日平均交通流量增加14.6%,高峰期路口各方向排隊更加均衡,平峰時段行程車速提升19%。
貨運車輛通行證審批“零跑腿”
一次都不用跑,從申請到審批,平均只需10分鐘即可辦好貨運車輛城區通行證。近日,宜春市啟用貨運車輛電子通行證管理系統,把通行證辦理從線下轉為線上,變“群眾跑”為“數據跑”,變“重復跑”為“零次跑”。
“太方便了,不用再走繁瑣的流程,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提交申請,最快的時候1分鐘就審批好了,這樣一來,節省了我們不少時間和精力。”宜春深燃天然氣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班組長李彤說。
宜春市交警支隊直屬一大隊李警官介紹,以往,貨運車輛通行證紙質材料復雜、流程繁瑣,不僅給龐大的貨運司機群體造成了困擾,也給交通管理者增加了繁重的審批工作。企業及駕駛員辦理通行證需要在取得環保證后,再到交警辦事窗口遞交相關紙質資料,正常情況下,至少需要半天到1天時間才能完成審批,遇上資料不全的情況,還需要“重復跑”。
秉承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原則,今年,宜春交警攜手海康威視打造了貨運車輛電子通行證管理系統,建立了高效便捷的網上申請、審核、發證全閉環電子化審批制度,減少辦事流程,提升審批效率。
電子通行證推行后,不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節假日,企業工作人員或駕駛員只需通過“暢行宜春”微信公眾號,上傳相關資料,經后臺工作人員審核通過后,即可完成電子通行證的辦理。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平均10分鐘即可完成審批。
“數據,是城市交通治理的密碼。” 宜春市交警支隊長余巧平說,依托海康威視智慧交通“數智底座”,宜春交警將各類業務數據融合應用,大數據已經像“血液”一樣,流動到了綜合研判、擁堵治理、勤務聯動、道路管控、輔助預防交通事故等交通治理的各個環節,基于數字化應用,形成了中小城市交通智理的特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