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全景圖
科技信息化推動公安管理工作進一步發生歷史性變革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巡視員、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秘書長王京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巡視員、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秘書長王京在致辭中指出,在新形勢面前,如何準確把握汽車時代的道路交通特點,不斷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實現道路交通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保持安全形勢的持續穩定,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安全、便捷、舒適的交通需求已成為迎接未來道路交通安全新機遇、新挑戰的關鍵。
如今,單靠一般意義的巡查管控已難以應對越來越繁重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任務,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和發展,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事故預防、疏堵保暢、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只有不斷學習創新,才能進一步健全交通管理工作體制機制,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華為將持續加大投入,共筑智能安防時代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總裁 李國濤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副總裁李國濤在致辭中分享了華為近來的業務變化和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業務從聯接走向計算:全面開啟計算戰略:華為鯤鵬+昇騰處理器雙引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伙伴、構建生態。
第二,智能安防時代,持續加大投入:公共安全是華為智能安防的立身之本,華為還會繼續加大投入。
第三,可持續規模供應:從信息感知的智能化攝像機,到網絡傳輸,再到平臺和軟件,華為提供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可確保規模生產和供應。
在交管行業,華為已服務于100多個地市,規模應用于交警集成指揮平臺、大數據研判平臺、交通綜合治理服務平臺等系統。 李國濤認為,交管信息化建設有三個關鍵變化:首先,從原來的紅綠燈、壓線等典型的通用服務到場景化的精準服務,軟件定義的前端攝像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算法可按需加載。其次,從事后處理到事中的快速處置和事前的預測預警。架構上從離散孤島到一片云架構,實現省市縣一片云,數據融合,業務協同。最后,系統建設從以功能為主的建設走向以使用者體驗為主,更方便高效,其核心是從封閉到開放,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構建以交警為中心的行業生態,讓更多的人服務交警行業。
城市智慧管控賦能 助力美好交通出行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 代磊磊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代磊磊博士,在《城市智慧管控賦能,助力美好交通出行》的專題分享中介紹了交通管理工作在新時期面臨的形勢和挑戰,以及發展趨勢和未來重點方向。
他表示,當前交通擁堵成為新常態,但智能化程度比較弱,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帶來的沖擊和傳統智能交通之間的結合尚未很好的融合。他認為互聯網公司和智能交通企業不是零和博弈的關系,而是合作共贏的關系,兩者之間需探索如何突破和融合。接著,他介紹了公安交通如何智慧管控賦能,以及探索智慧管控和車聯網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是開放數據,提供賦能支撐;另一方面互聯網數據反哺智慧交通,不斷推動交管數據開放和技術創新,從而不斷助推智慧交通升級。最終迎來智能網聯、大數據支撐、AI賦能時代的到來,讓智能交通邁進現實版的智慧交通。
依托河北“智慧交管”建設 創新重點車輛安全監管服務
河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秩序管理支隊支隊長 趙凱
河北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秩序管理支隊支隊長趙凱在經驗分享中指出,近年來河北省道路交通迅猛發展,安全管理壓力與日俱增,特別是兩客一危一重車輛,這些車輛發生事故社會影響大、教訓慘痛。河北交通總隊與華為戰略合作,共同設計智慧交管的總體方案。河北智慧交管以實現道路交通事故明顯下降,道路通行秩序明顯改善,交通組織水平明顯提升,服務民生能力明顯增強,支撐平安河北明顯有效為工作目標,構建一個感知網絡、打造一個交管大腦和一個智慧平臺,形成一個應用體系,最終實現善道平安,暢行致遠的宏觀愿景。依托智慧交管科技建設,河北省對重點車輛建立了源頭與路面動態工作機制,形成了路面知動態,路段知信息,源頭知管控的有效監管鏈條,在消除安全隱患,預防交通事故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智慧賦能 深圳率先打造智慧交通先行示范應用
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科技處處長 李強
深圳公安局交警科技處處長李強立足于深圳交警,從實踐者、應用者的角度做了深圳在智慧交管的實踐和應用分享,分析了當前面臨的一些挑戰,他指出深圳實有人口突破兩千萬,道路里程數只有6400公里,深圳每公里的車輛密度是超過510輛,是全國第一。面對這些挑戰,2017年深圳和華為等企業聯合打造城市交通大腦;2018年進一步深化合作,總體規劃統籌,打造“鵬城交通智能體”,主要從警務運行、精準執法、交通治理、便民服務、執法監管五大方面賦能交通管理,在智慧交通的“黑土地”上,讓交通管理業務應用“百花齊放”。
同時,他還介紹了交通智能體的技術架構,通過分層解耦的云化架構,算法可迭代,架構可演進,云邊端數據協同,算法聯動,把數字底座、業務系統、網絡融合等有機的通過技術、業務、系統整合起來,助力智慧交通的實現,提升市民幸福體驗。
城市交通智慧管控關鍵技術探索思考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經理 林濤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濤博士在致辭中表示,信控在智能交通里面是最好落地的終端。如何把所有數據打通,所有的人工智能手段都用上,是艱難的探索過程。他同時總結了信號控制發展所經歷的三個階段:
一、離線優化,對所有信號路口建立電子化檔案,利用浮動車等數據輔助信號路口問題識別和方案設計,極大程度提高了路口管理和離線方案配置效率,支撐了全市綠波帶的廣域覆蓋和微創新交通管控應用。
二、在線優化,交通中心聯合華為, 基于視頻化技術實現更豐富的數據采集,支撐區域級信號控制,對于信控路口避免不合理放空、防止排隊溢出等都做出實際的應用。如在深圳坂田8個路口試點區域協同優化后,平均車速可提升4.2%,車均延誤降低17.7%
三、全參與者+車路協同。未來的趨勢,未來信號燈的優化不僅基于車,還要基于人和公交、各種乘降設施一起的優化,認為未來整個核心區的交通組織優化,生態的構建,政府、公共平臺、交警責無旁貸。
發布智能非現場執法解決方案2.0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行業解決方案部副總經理 吳崢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行業解決方案部副總經理吳崢首先做了《人工智能助力主動式道路事故預防》的專題分享,之后發布華為智能非現場執法解決方案2.0,該方案面向道路事故預防和城市精細治理的應用場景。
在智慧交通領域,華為不僅僅是設備提供商,還提供有實戰效果的真場景化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基于AI的資源和算法協同,實現由原來的單一圖片解析到視頻流實時解析;二是提供端到端的場景化方案設計、咨詢、解決方案規劃、應用兜底與對接驗證、網絡與硬件設計、工程化服務;三是能夠做到戰果快、易部署。
關于交通隱患事件的主動發現,如果發現早一秒,安全就多一分。以湖南常德高速示范點為例,實現了交通違法秒級捕獲,交通事件的快速處置從原有的30分鐘縮減至10分鐘,有效避免二次事故發生。華為智能非現場執法2.0通過對違法行為的精準捕獲,事件主動預警,提高違法威懾力。
最后,他宣布發布華為智能非現場執法 2.0的解決方案。
智能感知一張網 智慧交管一片云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交警行業領域 總經理 慕云龍
華為EBG中國區安平業務部交警行業領域總經理慕云龍分享了《智能感知一張網,智慧交管一片云》,他描繪了智慧交管的愿景:萬車死亡率最低,出行用時最短,交通環境更美好。他表示,華為提出“智能感知一張網,智慧交管一片云”的解決方案可以助力實現這一愿景。
智能感知一張網:最大的特點是“攝像機”從功能機到“智能機”,讓新的功能、算法能快速上線、實時上線、全系感知,管控隨需。傳統攝像機有兩個瓶頸,一是算力不夠,華為最新的HoloSens的攝像機最大算力到16T,多種算法的疊加,數據兼容的種類會持續增多。二是沒有開放的操作系統,華為在攝像機領域推出SDC OS,所有合作伙伴在這個操作系統上快速把訓練的算法實時加載,并根據場景按需增加新功能。
智慧交管一片云:從煙囪林立、數據孤島,到開放共享、數據融合。
云化架構:統一計算池、存儲池、算法倉、數據池,資源共享,TCO降低30%;
視頻利舊:普通攝像機云端賦能,變“電子警察”;
數據融合:情報研判,實現預測預警預防。
最后,他希望與行業合作伙伴攜手構建以交警客戶為中心的全新生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