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永不止步,臺達也在近年來推出支持4K(3840x2160)分辨率的第四代光源(激光)DLP顯示單元,除擁有高亮度、長壽命的性能外,將帶來細膩的顯示細節(jié)、逼真的紋理、流暢的平滑度和真實的視覺體驗。
4K技術,呈現真實畫質
支持4K分辨率的臺達第四代光源(激光)DLP顯示單元,擁有4K畫質及2500-4000流明亮度,其超高亮度、超清分辨率的顯著優(yōu)勢,將為用戶提供顯示內容更豐富的畫面,以及高清畫質的單屏多畫面表現。
圖1:XGA、SXGA+、1080P與4K像素顯示內容比較
圖2:4K單元支持單屏4畫面1080P高清畫質顯示
此外,為達到最高亮度均勻性及色域飽和度,臺達第四代光源(激光)DLP顯示單元采用新的光路設計;同時設計內置亮度及顏色感應器, 可實時偵測控制光機亮度及色彩,有效改善單元之間隨時間推移而產生的亮度及色彩漂移問題。搭配臺達研發(fā)自制的熒光混色輪,色域色彩和色坐標可達到120%EBU(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歐洲廣播聯盟)以上的超寬色域范圍,色彩表現遠高于UHP光源, 可比擬LED光源的130% EBU,達到色彩真實還原。
長壽命設計,工業(yè)級可靠性
在許多大型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拼接顯示系統(tǒng)都需要滿足7×24小時的連續(xù)運行,為了達到與LED光源一樣的超長壽命,免維護,臺達在設計第四代光源(激光)DLP顯示單元時采取針對技術設計。激光光源的壽命與溫度密切相關, 臺達采用智能散熱設計與電流調整技術,采用了先進的嵌入式真空熱導管散熱技術,縮短熱源,以及更高效率的熱導管及散熱鰭片設計,精確控制光源溫度,保證光源長期高效穩(wěn)定,保持亮度及色溫恒定;早期色輪是影響激光機芯壽命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臺達在色輪設計及制造中采用特殊結構、特制材料及電流調整技術,有效提高色輪壽命,從而提高光源整體壽命,達到超長60,000 小時。針對7×24小時應用需求,臺達推薦用戶選用臺達高可靠性1+1 冗余電源系統(tǒng),兩套電源可接駁兩個獨立電網,實時自動切換不中斷供電,并自動報警通知控制系統(tǒng)電源故障。
超薄箱體可選,更具空間優(yōu)勢
同時,臺達第四代光源(激光)DLP顯示單元除了標準箱體外,更提供業(yè)界領先超薄箱體,60英寸16:9 單元厚度小于490mm,70英寸16:9 單元厚度小于560mm,還有前維護箱體,可靠墻安裝。從投影顯示專業(yè)角度來講,并不是箱體越薄越好,最重要的是在光學性能和箱體厚度之間取得一個最佳匹配點。臺達超薄激光DLP單元正是從投影鏡頭、投影光路和箱體結構多個方面進行最優(yōu)匹配設計,在充分保證顯示質量的同時達到箱體尺寸最小,超薄前維護可靠墻安裝,更進一步減少占地空間。
臺達4K激光DLP打造智慧工商大數據可視化平臺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工商大數據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對豐富的工商信息資料進行深度開發(fā)。臺達協助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打造智慧工商大數據可視化平臺,通過加工整理、開發(fā)利用工商數據,為政府決策和社會治理提供科學依據,為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服務。
為了滿足新形式下的工商大數據管理目標,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數據中心的大屏幕系統(tǒng),除了要求準確性和實時性,無縫拼接、高分辨率、高清顯示和高可靠性之外,更明確提出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的分辨率需達到4K(3840×2160),以符合超高分大數據顯示需求。臺達為此提供了由全新4K 激光DLP顯示單元打造的單屏60英寸,3行*5列拼接的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4K激光DLP顯示單元具有超高亮度,寬色域,屏前亮度高等顯著優(yōu)勢,圖像層次豐富、細節(jié)表現完整,色彩逼真,即使在較亮的監(jiān)控中心環(huán)境里也能達到理想的顯示效果。色域范圍完全覆蓋Rec.709色域(國際電信聯盟HDTV高清電視色彩標準),達到色彩真實還原。在保證高分辨率的同時,也提供高規(guī)格的顯示效果。在該省智慧工商大數據可視化平臺項目,通過采用支持4K分辨率的激光DLP大屏幕顯示系統(tǒng),面對未來的海量數據趨勢,能夠充分發(fā)揮大屏幕拼接墻的超高分辨率特性,為用戶提供高分辨率、高像素、高畫質圖像自由呈現。
盡管面臨著LCD、小間距LED等顯示形式的強有力競爭,但對于控制室、指揮調度應用來說,大尺寸、高分辨率的DLP拼接墻,依然是用戶越來越高的視覺優(yōu)化需求表現下的理想之選。而伴隨著4K DLP顯示單元的推出,對高端指揮監(jiān)控、科研工作站、大型生產調度等高標準、高要求應用領域,無疑提供了更加優(yōu)秀的解決方案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fā)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fā)展以及業(yè)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yè)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yè)、機構、研究員、行業(yè)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