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來,從源頭抓起查堵安全隱患,是提高汽車社會整體安全系數的重要抓手,切中要害。既要有釘子精神,一抓到底打贏持久戰,又要順應汽車社會的進化方向,用好大數據和高科技手段,還需要政府部門、運輸企業落實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群策群力齊抓共管。
《黃帝內經》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之說,汽車社會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預防的道理與之相通。很多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或有輕微事故先兆,或早有大量事故隱患暴露出來,還有的則是屢次發生重大事故誘因的延續。因此,按照海恩法則,一起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發生后,在處理事故本身的同時,還要及時對同類問題的“事故征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處理,以防止類似問題重復發生,及時解決再次發生重大事故的隱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也就是說,汽車社會查堵重大交通安全隱患,需要“上醫”、“中醫”、“下醫”綜合施治。
大數據時代,海恩法則揭示的規律可以清晰借助交通事故數據分析得到印證和利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近年來對高速公路團霧多發路段進行每年一度的排查,并將年均團霧發生概率高的高速公路路段向社會公布,提醒公眾經過相關路段時采取必要的安全舉措謹慎駕駛,這是基于氣象、路段、交通事故概率等數據進行的隱患排查和整改,對保障汽車社會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去年底,公安部還公布了全國十大事故多發長下坡路段,并要求各級公安機關深入開展排查整治工作。據統計,初步排查出的1026處長大下坡危險路段自開通以來,已累計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4萬余起,造成6400人死亡。由此可見,長下坡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改是一場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決戰,必須打贏。
整治長下坡安全隱患,需要跨部門協同作戰。收費站設置位置不合理的,堅決整改;缺少緊急避險車道、長下坡安全提示的,應當堅決補上。車、路、人三方共同營造的安全鏈條,不能留任何安全死角、責任死角,要堅決杜絕各掃門前雪和責任推諉,更不能面對群眾生命麻木不仁。
延展一下視角,公安交管部門公布的長下坡、團霧等大數據,高德、百度、騰訊等導航地圖廠商完全可以精準利用,及時更新并語音提醒駕駛員謹慎駕駛,以大數據精準護航公共安全,消除行車安全隱患。
排除交通安全隱患,還需要發揮智能網聯時代,人、車、路、云協同的力量。從馬車到汽車,從馬路到公路,一字之差,體現了路的材質順應交通工具革命做出的改變。而車聯網時代,公路依托高高樹立的5G基站和云,將搖身變成智能公路。
未來,依托5G網絡的低延時特性,網聯車輛可以實現人類駕駛員時間和空間的感知突破:過去存在的視覺障礙盲區將被車車通訊、車路通訊彌補;駕駛員疲勞駕駛等導致的致命失誤有可能被云端的正確操作自動接管;危險的長下坡路段、團霧路段因為進行了智慧物聯改造,擁有更強大預警和安全干預能力;相關部門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對不同路況、天氣、車輛的模擬發現更多安全隱患……
到那個時候,對很多交通安全隱患的查找、整改將進入真正進入“上醫治未病”的境界,汽車社會的安全系數必將依托車輛網技術革命得到極大提升。
當前,客貨運輸車輛肇事多發、農村面包車超員超速違法多發等安全隱患依然突出。對這類駕駛員主觀危險駕駛行為引發的安全頑疾,強化執法打擊之外,最有效的一味藥方可能是推出更多刷屏的“流浪體”交通安全宣傳警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畢竟,能夠直抵人心的震撼,最容易實現潤物細無聲和“治未病”的行為干預。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