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信網絡科技參與建設的“深圳公共交通管理應用平臺”項目經過了近半年的試運行,取得良好效果,成功助力打通云端大數據與具體應用之間的連接,解決了深圳市公交管理“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大數據戰略的應用落地。
在長達一年多的項目建設過程中,海信網絡科技針對深圳市公共交通各業務領域系統分散、海量數據未充分利用、公交監管難等痛點,參與整合了深圳全市公交數據資源,打造了統一的深圳公共交通管理應用平臺。重點新建了綜合分析系統、財政補貼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等,協助深圳公交局將各監管業務完整地集中到一個平臺,為大數據深度應用奠定了基礎。
該平臺的“綜合分析系統”可謂是一個智慧“大腦”,它依托GIS可視化、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打造了“一動三靜、宏微結合”的公交大數據分析平臺。
“一動”指的是公交運營動態信息監測,能夠宏觀掌控當日實時的運營班次、里程、客流量、在線率和運營速度等五大核心指標,并聚焦到具體線路和車輛,為企業運營和政府部門監管提供數據支持。
“三靜”是從公交行業積累的海量數據入手,分客流分析、基礎資源、運營服務三個方面對行業的發展態勢進行分析,可定期自動統計公交企業運營的各項指標,并層層鉆取到每條線路、每個站點和每輛車,為行業決策、政策制定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數據保障。
圖為客流分析頁面
圖為基礎資源展示頁面
圖為運營服務展示頁面
在公交行業,如何對企業的運營組織效率、安全保障能力和公眾服務水平進行監管考核,是行業監管的普遍痛點。在“財政補貼系統”中,海信自主研發的GPS測算班次算法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該算法可對接入的智能公交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處理,對企業的首末班準點率、班次軌跡可信度、高峰發車班次比等指標進行考核,輔助檢驗班次真實性,并核算補貼考核額度,提高財補考核數據的真實準確性,將財政補貼與提升企業服務的運營考核相掛鉤,實現了公交財政補貼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
業務管理是否精細直接決定了績效能否有效達成。“業務管理系統”重點面向運營管理組,通過信息系統優化,提升公交車輛審批等管理的效率,并進一步規范PSAM卡秩序,提高車線、車卡等數據準確性,在保障企業正常運營生產的同時,為財政補貼、乘車刷卡補貼、決策分析等提供了更加準確的底層數據。
通過新建的綜合分析系統、財政補貼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等,可實現綜合智能分析海量數據輔助管理決策。海信參與的“公共交通管理應用平臺”為打通深圳市公交大數據深度應用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參考。
海信工程師說:“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地球。如今,這個支點就是‘大數據’。在探索大數據深度應用的道路上,每一個進步都值得鼓勵。”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