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城市交通更智慧 運行更高效
2017年,智慧交通成為滴滴新戰略,從解決“出行難”,到解決城市交通綜合問題,成為政府及城市管理者的伙伴,這是滴滴自身使命、戰略、愿景的升級,也是滴滴企業社會責任的升級。
在過去的一年里,滴滴智慧交通實現從0到1的突破,通過海量城市交通數據、業界領先算法和大數據挖掘能力,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市民出行效率,提高城市城市運轉效率,成績亮眼。
滴滴智慧交通與國內20多個城市合作,將1200多個“智慧信號燈”與100多塊誘導屏,上線到濟南、廣州、武漢等城市中,切實改善城市擁堵難題,創造社會價值。以濟南為例,每天為市民節約超過3萬個小時的通行時間、全年累計節省1158萬小時,相當于多創造3.6億元收入。
同時,還推出了滴禹—智慧交通信息平臺,發布城市自動化周報、月報及城市交通季度報告,使各地政府能夠詳細了解當地交通運行現狀,進而精準的“對癥下藥”開展大數據交通治理新模式,成為解決交通問題的巨大助力。
2科技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2017年,滴滴出行從安全、服務、效率三個方面打磨技術提升用戶體驗。
在安全方面,滴滴樹立引領移動出行安全標桿的“滴滴標準”:全行業第一個設立CEO掛帥的安全決策機制、第一個出臺網約車安全準入標準、第一個發布交通事故數據指標、第一個與部級公安機關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首家將手機檢測駕駛行為系統應用到實踐中的網約車平臺。
同時,
? 自主研發五大安全科技,系統部署安全大腦“護航”“諦聽”“三尺”“明鏡”“倚天”五大功能系統,開創建設網約車精細化主動安全保障體系;
? 差異化精準教育用戶上億人次,實現交通事故率下降21%、實質性沖突傷害下降40%,平臺重大刑事案件100%破案;
? 主動踐行社會責任,深耕安全公益事業,倡導乘客使用后座安全帶,引領兒童交通安全素質教育。
在服務方面,滴滴先后推出“失物找回”通道、“智能客服”“優化判責矩陣”等措施,保障司乘人員權益不受侵害,全面提升服務體驗。在效率方面,通過“猜你想去”“智能派單”等技術創新提升服務效率的同時,全方位改進分單體系、定價、生態、增長等方面,大幅提升網絡效率,使司乘人員能夠更為高效、低成本地享受到滴滴帶來的出行便捷。
3持續創新 向共享、智能、新能源方向發展
2017年,通過自我學習和迭代,智能系統“滴滴大腦”更加聰明,通過積累的海量出行數據,結合司乘人員的真實需求,以大數據、機器學習和云計算為基礎,利用ETA、智能分單、供需預測、運力調度等技術,為在擁堵車流中焦急等待的人們提供最優選擇。
回到技術底層,滴滴借助技術創新驅動業務模式優化。為應對海量訂單,滴滴在全國設置3000萬個“小綠點”——即推薦上車點,幫助乘客與司機快速定位彼此,為司機、乘客節省了超過20億次通話需求,節省司乘出行時間,平均減少繞路里程30%。
目前,滴滴平臺上有26萬輛新能源汽車,這也意味著全球平均近10%的新能源車與滴滴平臺連接。滴滴將在2020年之前,率先在其平臺推廣超過1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攜手車企共建新能源共享汽車服務體系,與合作伙伴打造充換電服務體系,這也是全球第一家在新能源汽車上有實質性動作的共享出行企業。
過去五年,滴滴利用科技,為人們打開分享的大門,帶來交通的初步變革。未來,滴滴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解決物理世界中人和物體的流動問題,與不同社群及行業伙伴協作互補,解決中國出行、環保、就業等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用戶體驗,創造社會價值,建設開放、高效、可持續的移動出行新業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