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互聯網+物流平臺貨車幫確認獲得來自百度資本的1.56億美元B輪融資,加上去年12月公司已經獲得1.15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貨車幫CFO張遠聲在獲得上一輪融資后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上市前,我們可能不會再做另一輪融資了,稀釋股權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但是很顯然,資本還是剎不住車。

貨車幫上一輪投資者包括騰訊、國際金融公司(IFC)、全明星、Genesis Capital和DCM Ventures等。這家成立僅兩年的公司也成長為國內較大的貨車服務平臺。
張遠聲此前還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貨車幫在未來的半年時間內就將實現盈利,上市也已經有了計劃表。貨車幫的模式類似于Uber。在中國,公路仍是最主要的貨運方式。德勤估計,2013年,中國超過80%的貨物通過公路運輸,而中國物流行業的規模達到1.6萬億美元。不過,這一行業仍然碎片化嚴重,效率低下,超過90%的卡車為私人所有。
目前貨車幫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多達200家。其最大的競爭對手運滿滿也稱正在融資過程中,目前的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云峰基金,以及滴滴出行的天使投資人王剛。有阿里和騰訊作為投資人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幫助這類貨運平臺建立起大數據和云平臺。
新的融資也反應了資本市場又重新活躍。根據貝恩公司的統計數據,去年大中華區的投資總額超過了490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好業績。雖然整體交易額較2015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比前5年平均水平高出30%。貝恩最新的報告顯示,大型交易以及投資者對互聯網和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興趣繼續推動交易增長。2016年,與互聯網行業相關的交易無論在數量上還是交易額上都幾乎占據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IT桔子的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4月,9家初創企業融資額就已經達到1億元人民幣。
大批資金涌入也助推了企業估值的虛高。根據中國科技部的統計數據,去年中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就達到了131家,新晉級的企業就有70家。這比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的美國“獨角獸”公司數量多了整整30家!
就在上周,滴滴獲得了55億美元規模的單筆創記錄融資。此外,有消息稱途家也宣布正在尋求新一輪3億美元的融資,途家的估值也已經超過10億美元。共享單車Ofo和摩拜都已經宣稱自己估值超過10億美元,Ofo估值更是達到了20億美元。(第一財經網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