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海信科技產業即B2B產業已經成為海信快速發展的又一有力支撐。以智能交通、醫療電子、光通信等產業的未來前景和海信目前的市場表現計算,海信或將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
10月25日,在2016海信媒體開放日上,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為海信B2B業務的品牌傳播語和視覺符號揭幕。來自全國200家主流媒體的記者深度感受和見證了海信集團的另一面——B面,海信科技產業已經成為海信集團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劉洪新介紹,海信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占有率連續七年居國內市場第一位,寬帶接入網光模塊市場占有率連續五年居全球市場第一,商業POS機市場占有率連續十一年居中國第一…… 這是令海信人驕傲的海信B2B業務取得的成績。
近年,海信科技產業即B2B產業已經成為海信快速發展的又一有力支撐。
“未來,海信的產業架構是由點到面的: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這就是海信產業發展并最終合圍的路徑。以通訊產品和家庭智能終端為入口,海信將以技術聯通社區,服務于整個智慧城市。以智能交通、醫療電子、光通信等產業的未來前景和海信目前的市場表現計算,海信或將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這是劉洪新構建的海信藍圖。
據劉洪新介紹,今年1-9月份,海信B2B類公司銷售收入占比為27%,利潤占比為38%,占1/3強,與家電板塊構成了相得益彰的產業結構。受此帶動,海信集團同期實現銷售收入785億,同比增長6.53%,實現利潤53.6億,同比增長53.31%。不過,劉洪新仍自嘲:海信是一家又“笨”又“慢”的公司。
所謂“笨”,是海信不跟風、不投機、始終堅持自己的目標,專注技術的創新,追求穩定的業績和持續成長。所謂“慢”,是海信不走捷徑,發展的故事永遠波瀾不驚。
然而,在以技術和質量為核心訴求的B2B業務板塊,沒有“笨辦法”和“慢功夫”,就不可能形成積累,也不可能形成中國企業的獨特優勢。海信已經形成發展優勢的幾大B2B業務,無不是經過10年以上的積累,比如智能交通業務,已經有了18年的深厚積累。
目前,海信光通信市場份額中國第一,接入網光模塊連續五年全球市場第一。海信城市智能交通連續七年國內市場第一,2012到2015年,國內億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項目海信的中標額占比42%。而起步于2014年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在手術精準導航方面,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前列。海信商用空調,經過14年的發展與積累,其多聯機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市場份額位于第二,并在逐年提升。
“海信擅長以技術的創新獲取穩定的業務”,劉洪新說:正是技術這個基因驅動了海信的產業變革。


(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演講)
作為海信科技板塊的核心力量,海信網絡科技也成了這次開放日活動的一大主角,因此在此次活動中也做了重點介紹。海信網絡科技研發管理部經理王朋首先從海信交通管控平臺的”百億過車數據檢索”和”稽查布控”兩大功能入手,以生動的視頻和案例,向記者展示了海信智能交通的科技魅力。王朋介紹,海信城市智能交通連續七年國內市場第一,信號機出貨量已連續四年累計第一,2015年智能公交調度系統市場占有率達30%,BRT快速智能公交市場占有率達70%。2012到2015年,國內億元以上的智能交通大項目海信的中標額占比42%。2014年,國家科技部依托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組建了“國家城市道路交通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行業內唯一在企業組建的國家級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海信的產品和服務已經“鋪設”在中國100多個城市,參與國內幾乎所有大型活動承辦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統建設,包括2009年濟南全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2011年烏魯木齊中國-亞歐博覽會、2014年青島世園會、2016年杭州G20峰會。在中國智能交通市場,海信網絡科技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表示,今后海信科技產業也將像家電產業一樣,實現品牌化發展。這些產業的崛起,或將讓海信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


(媒體記者通過參觀和采訪,了解海信的B面,領略海信B2B產業科技魅力)
海信交通板塊海信網絡科技品牌和宣傳語——
海信,to be with you
海信網絡科技,智通道和……
“綠色”象征海信網絡科技的綠色交通理念,“智通道和”寓意“以智慧,讓道路相通,道途相和”。今后,海信網絡科技將以嶄新形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