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交通發展集團積極推動移動支付技術在高速公路應用,完成了不停車移動支付系統的開發和測試,并在濟南東南繞城高速公路開通應用,為全省乃至全國實現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自由行提供了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
只需完成注冊,高速收費不再停車
據悉,這一新型支付技術是針對高速公路的實際需求,由齊魯交通發展集團、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信息中心等單位共同研究開發的,將為公眾出行高速公路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
客車用戶只需要在“高速e行”微信公眾號或APP上注冊車牌號,綁定微信(支付寶或銀行卡)或者預存通行費,在自助發卡車道也可以不停車快速通行,方便又快捷。同樣,貨車用戶通過手機完成注冊和賬戶設置后,上下高速公路不再需要領卡、交卡/刷卡,即可輕輕松松不停車通過收費站,車道自動完成牌照識別、計費扣費、抬桿放行等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ETC車道仍然為客車專用通道,貨車可以在原人工車道和自助發卡車道不停車通行,人工出口車道還增加了微信、支付寶掃碼,銀行卡刷卡,自動代扣等停車支付功能。
新時代來臨,移動支付騰空出世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通行費支付方式主要有現金支付、ETC卡支付兩種,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呼吁用手機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費。
齊魯交通信息有限公司工程師徐明禮說,“在當前信息化、智能化時代,交通與互聯網需要更深層次的融合,將移動支付技術應用于高速公路,可以補充完善現有的通行費支付手段,提高收費站的通行效率,緩解擁堵,也是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高服務質量、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式。”
其實,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早在2016年就組織開展了高速公路貨車不停車收費試驗應用工作,形成了較成熟的解決方案,齊魯交通發展集團在濟南南、費縣、苗山等15個收費站39條人工車道已經進行了不停車收費的試點應用,使用效果良好,今年對技術方案進行了完善,又投入4000多萬元研發了基于車牌識別的不停車移動支付系統,全面實現適用于各種車輛的無卡不停車收費功能。
截至去年年底,山東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710公里,目前有18家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據齊魯交通發展集團安全運營部的負責人介紹,由齊魯交通發展集團運營管理的山東省60%的高速公路,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路段和收費站(45段路、234個收費站)的升級改造工作。下一步,將在交通運輸部、山東省交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與省內其他運營單位協作配合,盡早開通不停車移動支付系統,提升公眾出行體驗。
有業內人士分析,迅猛增長的“90后”車主對互聯網接受程度高。未來幾年,隨著移動支付用戶的不斷增多,“無卡不停車”通行方式預計將提升高速公路收費站綜合通行能力40%以上,智能交通建設也將邁入高速運行軌道。
via 齊魯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