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4日是廣深沿江高速全線通車一周。記者從高速公路企業及交通部門了解到,沿江高速對廣深高速的分流作用尚不明顯。有車友呼吁,應加強重要道路的路牌引導,讓沿江高速的作用能更好發揮。
車流不足設計量20%
廣東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負責人3日告訴記者,這一周來,沿江高速車流較全線開通前的分段運營增長了近7成,每天上下沿江高速的車次達4萬輛左右,全線車流量每天接近2萬輛。
“與我們的設計車流量相去甚遠,不到飽和量的20%。”這位負責人表示,廣深沿江高速的設計車流量為每天10萬輛,預計分流廣深高速三分之一車流,但從開通一周的情況來看,這一效應還遠未體現。
引導標識不完善影響使用
該負責人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車主對這條新的通道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同目前相關配套未跟上和完善有關。如廣深高速的虎門段歷來是擁堵易發點,如果車流在虎門威遠立交轉上沿江高速,可繞開太平立交這個堵車點。但廣深高速上并沒有相應的沿江高速轉換、接駁路牌指引,大量車主不清楚威遠這個轉換點。另外,現在很多地圖軟件也還沒有及時更新,這讓很多車主無法及時掌握這條新高速的信息。
多位車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希望相關部門盡快完善路牌指引,高速公路企業也應通過多種方式做好宣傳,讓車主能更好地用上沿江高速。
“第二通道”作用盡顯或需一年
深圳市道路運行指揮中心負責道路監測的負責人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一周來,沿江高速公路深圳段遠未飽和,廣深高速的福田段也沒有明顯變化。
“經驗表明,一條新路開通后,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發揮全部效益。”他表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