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動計時、電子收費、視頻監控,年內,停車電子收費將覆蓋城區3萬多個路側車位。
根據之前設計,車主可刷牡丹交通卡或者現金支付停車費。
記者上午從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了解到,為加快推進本市路側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建設工作,部署安排了今年朝陽區、東城區、西城區年底前實現路側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全覆蓋事宜。
目前統計,朝陽區、東城區和西城區三區共計31969個路側停車泊位,其中,朝陽區17634個車位、東城區4039個車位、西城區10296個車位。
記者了解到,停車電子收費系統即視頻監控系統、車位檢測系統,以及電子收費終端(移動POS)組成的三位一體的物聯網停車管理系統。視頻設備可監控車位及路面實時狀況,埋設于車位下方的地磁感應器可采集車位狀態信息,同時通過停車收費員手持的電子收費終端,實現電子收費和憑據打印。
停車電子收費可以明顯改善目前停車時拒付、“議價”等現象發生,減少車主與停車收費員出現的糾紛,保障了雙方的權益。
探訪管理員和車主不愛買賬
記者開車來到朝外南街停車,這里是電子收費的試點,車位正中有紙杯口大小的路面與周邊顏色不同,是埋下地磁感應器后回填形成的。
停好車后,停車管理員看了下表,在一張小紙條上寫下“4:18”。20分鐘后來取車,管理員對了表和紙條的時間,說:“停了20分鐘,5塊。”
按照電子收費的程序,管理員需用POS機拍照記錄下車牌,實行電子計時;在交停車費時,需用POS機選擇計時結束,即顯示停車時長和應繳金額,還將打印憑條。
“為什么不電子收費?”記者問道。管理員說:“如果用電子的,15分零1秒也會自動按30分鐘計算,你們多虧啊。”同時還覺得電子計時步驟太多。一些車主表示,路邊有些不正規的停車位,電子收費能放心該車位是正規的。但人工收費還能商量著抹點零頭,電子收費可就不行了。
追問
電子收費會不會走咪表老路?
北京十幾年前就曾推行的咪表卻遭遇“流產”。
“不管是咪表還是pos機,停車電子收費都是國際趨勢,因為電子計時收費準確,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人工參與,能夠減少糾紛。”中國道路停車行業聯盟秘書長劉民安這樣表示。
過去咪表的問題出在法律保障沒跟上,另外還有對停車管理公司的監管不力。
他表示,國外是以執法為中心,國內卻是以收費為中心。一方面是只漲不降的高收費,另一方面卻是立法和執法跟不上。
劉民安表示,現金交易會出現管理員對停車費的截留,也容易產生一些糾紛,車主繳費的最佳方式還是刷卡。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