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王世忠發明的數字式交通信號燈獲得了國家專利,如今這種信號燈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的應用。
今年已經76歲的王世忠老人想用余生研發出一套防治山體滑坡的技術卻苦于沒有資金。1日,王世忠老先生想要出賣他的"數字式交通信號燈"專利證書。
生活中王世忠唯一的愛好就是搞科研,如今他已經獲得了10余項專利證書。
他的第一項專利就是數字式的交通信號。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開始生效,當年11月24日,王世忠的數字式交通信號燈獲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就是現在每個路口都用的那個有倒計時的那種信號燈。現在都管那個叫國際信號,其實是我發明的。從世界范圍看,我這個是第四代交通信號燈。"王世忠表示。
數字式信號燈獲得專利后,1987年開始,國內很多城市就開始使用這種新型信號燈。這項專利并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經濟上的收益。只有在1988年他去北京時,公安部以"補助"的名義,特批了2000元獎勵。"我有退休金,孩子們也都孝順。我都76歲了,平時也用不了多少錢。但我現在正在進行一項防治山體滑坡的技術的研發,苦于缺少資金。"王老介紹。"有一次去南方遭遇滑坡,被堵在路上好幾天。我是在煤礦工作,我就想有些井下的技術能不能應用在防治山體滑坡上呢?"王老此后就開始投入到這項研究中。"國內有80多處比較典型的山體滑坡易發地,得去實地考察,這些年我已經考察大約一半的地方。比如四川、浙江、貴州等地都有各自的成因和特點,每個地方都要走到。考察一處地方至少也得1萬元左右,后期研究還需要購買一些資料和數據;要進行試驗還需要專門的設備,我打聽了一下設備就得大約100萬。"王老表示。
于是他想到了賣掉自己最有意義的珍藏:數字式的交通信號燈的發明專利。
這項發明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已經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價值。"我認為這是歷史的見證啊,而且是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不比什么文物、古玩、字畫、獎牌的收藏價值低。我研發防治山體滑坡技術的投入現在初略算就大約需要200萬元,估計還會有一些其他開支。"為此王老給自己的專利證書叫價280萬。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