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衛星應用國際合作聯盟秘書長王帥發表了《北斗衛星導航助力一帶一路》主題演講。
(一帶一路衛星應用國際合作聯盟秘書長王帥)
各位專家、企業同仁,非常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北斗衛星導航相關事業的工作和想法。我主要是分享一下北斗衛星導航在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想法。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聯盟,可能很多人對它比較陌生。2013年的時候習大大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在這個戰略的指引下,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就成立了絲路國際產能促進中心,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先后成立了12大行業的產業聯盟,衛星應用也是其中一個聯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絲路國際產能合作促進中心和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共同發起了一帶一路衛星應用國際合作聯盟,它主要的目的是實施我國衛星應用走出去的戰略,以加快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的國際化和向全球產業鏈高增值環節邁進,壯大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為主要的宗旨。
聯盟是以建平臺、促合作和共發展為主要的工作任務,為聯盟企業提供項目服務、信息服務、資金服務、人才服務和政策服務。
在聯盟設立之初,在中衛協和委領導的共同制定下,主要設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指引,充分利用國外和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我國衛星應用產業的國際化步伐。
第二個是支持聯盟的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促進企業向產業鏈高增值環節邁進,促進企業的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個方面是通過一帶一路的戰略,委里和各個東道國雙邊的合作關系,通過信息共享、渠道共享、抱團出海的方式,推動我們的企業在國際合作和國內轉型升級的良性的互動。
時代背景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背景。一帶一路戰略大家都很清楚,在這里不去贅述。經過5年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提出和國家的大力支持與發展,我們在政策溝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設施聯通、資金融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進步,截止到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同時推動了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去年3月份國防科工局和國家發改委聯合推出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在該指導意見下共提出了7方面的任務,這7方面的任務既包括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包括了應有的推廣,也包括了空間信息怎么去服務企業出海,同時如何與東道國的信息產業結合在一起。今天在這里我主要分享現在正在推動的,也是聯盟和其它的兄弟聯盟(例如建筑業聯盟、石化聯盟和裝備業聯盟)正在積極探討的以北斗衛星導航為核心的空間信息怎么去服務出海的央企、民企,在做國際業務的過程當中怎樣去服務企業,更好地去管理人,管理裝備,管理物品。
在今年6月份與聯合國簽署了關于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合作意向的宣言,預計年底,我們的衛星導航系統將實現一帶一路國家的全面覆蓋,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聯盟聯合聯盟的企業,基于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全面推進建設的契機,結合衛星導航與其它的衛星能力,和相關的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相融合,積極推進北斗應用的國際化,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安全、產業推廣和企業保駕護航的應用服務系統。
北斗助力企業走出去
目前在做海外業務,實際上在做海外業務過程中,無論是裝備類企業還是建筑類企業,都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 人員安全,在一帶一路推廣的過程中,各個國家的地緣政治是很復雜的,國情文化也是迥異的,語言差異性更大,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員安全事件的發生,在做國際業務的時候,第一個是要保證人員安全問題;
● 其次是裝備保全,在國際業務發展和國際基礎設施建設聯通的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裝備和物資管理問題,比如港口、電力、燃氣,這些基礎設施建好之后,它存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它多數都是分布在海外國家,而且地域非常廣,靠傳統的管理方法--人員去進行巡檢的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對基礎設施運行維護的要求,如何建設一套系統去實時地監測它的健康狀態,是我們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去解決的問題。面向這些核心問題,我們聯合聯盟的企業,想推出一套全天候、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時空信息保障系統,去服務出海的企業。
北斗助力企業走出去其價值體現在一下幾方面:
人員管理
主要還是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采用多種類型的北斗手持終端,構建一個多級聯動的人員安全管理平臺,這個平臺既有國內的部分,也有國際的部分,它能夠實現國內的企業總部與外派地的管理中心對于人員的實時定位、軌跡跟蹤、緊急呼叫和應急救援等功能,大大提高企業在進行國際業務、國際拓展當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能力。
通過系統能夠實現人員位置實時的顯示與定位跟蹤,軌跡的查詢、人員報警狀態顯示。在國外有些區域是禁止進入的,也有一些地方是施工的,不安全的地區,如果能夠有一套預警系統,對于人員進行有效的提醒的話,能夠大大降低人員發生危險的幾率。
車輛管理
我們計劃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結合其它的高新技術,搭建一套面向出海企業的公務用車和工程用車的車聯網管理系統,給相關的企業提供它自身的車輛的信息管理、車輛的位置監控,同時也會提供電子圍欄的功能,同時把車輛的工作狀態也進行遠程的監控和回傳。
物資監控
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當中,第一步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我們國家參與和主導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大量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建設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設備和資產,因為我們國家截止到目前還沒有自己的一套全球的衛星通訊系統,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背景的短報文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應急的信息通道,通過北斗短報文的功能,結合它的定位功能,建立一套物資設備運行的監控系統,實現重要設備物資的遠程監測、遠程診斷和產品維護。
應急救援
我們擬依托北斗衛星導航、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一套應急聯動指揮平臺,配備多種類型的北斗應急終端,同時也結合東道國的政府救援組織和社會救援力量,共同為應急事件提供處置的手段。
在應急救援方面會實現基于位置的信息采集監控,以及基于位置的災害現場的應急救援、救援過程的空間信息數據等服務。
健康監測
在一帶一路發展的這5年中,我們建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對于這些基礎設施怎樣做運行維護,實際上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資產做保全的一個重要的需求,我們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及相關的信息技術,構建建筑安全監測的服務平臺,從微觀到宏觀,對一帶一路各種工程、各種基礎設施提供安全監測的服務,包含了超高層建筑、場地斜坡、大跨度橋梁,以及地鐵、港口等等,能夠實現沉降、傾斜等等各個方面的監測,服務政府、專家以及投資方和施工方。
通過這張功能圖我們可以看到,它可以實現位移、變形監測、應力監測、環境監測、耐久性監測以及高層沉降監測等等。
數字化施工
在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困擾了國際施工的三大痛點問題分別是: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工程成本。這里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精度產品,同時融入了強大的機械設備傳感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一條無縫式的鏈接數據貫穿整個施工的過程,能夠提高工程的質量,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例如,在修一條路的時候,通常最終會有一個施工標準,就是路的硬度和高度是一個基準的要求,傳統的施工是壓實路面之后再進行測量,看是否達到標準,但是北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邊壓實邊測量和邊檢驗的手段,通過改造現在的壓路機,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終端,同時結合一些其它的傳感器,能夠在攤鋪壓實的過程中完成測量,最終根據測量的要求和施工的標準,達到施工標準就停止攤鋪,這種技術能夠有效地打破傳統施工過程中的隔離墻:比如測量、設計、施工和檢查,能夠實現一體化,通過打破隔離墻,可以有效地節約成本,國內高鐵、水利的施工,在最終結算的時候,可以節約20%到50%的成本。
這套數字化施工系統包含的工地測量管理系統、機械控制系統、設計轉化軟件與管理平臺。
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設計數字化施工,實現自動控制、實時定位、智能引導,最終達到精準施工的目的。
這是一個攤鋪機改造的例子,可以看到通過增加高精度的導航的接收機,在車上安裝定位定向一體機,同時在車輛的其它地方增加一些傳感器,就能實現無樁化攤鋪、智能化操作、人性化顯示和流水化操作。
聯盟以一帶一路為支點,推廣北斗的國際化,實現空間信息綜合集成的應用服務,北斗融合了移動通信、互聯網的技術,它不僅僅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強大的安全守護,而且對在建或已建工程項目的生產調度、應急指揮和資源保障等方面也有積極作用,將極大促進以北斗為核心的位置服務產業的市場容量。
合作機制
最后介紹一下聯盟合作機制,聯盟在國際化應用推廣過程中,主要是依托于發改委和東道國簽訂的雙邊的合作機制,對接東道國衛星發展規劃共建項目與重點需求。
同時我們也會依托發改委和東道國簽訂的戰略合作和雙邊合作機制,組織對話、對接、沙龍等活動,促進企業的國際市場開拓。目前也開始了相關的衛星應用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庫建設,通過項目庫建設,我們不僅能夠實現項目的管理和備案,同時通過相關項目信息的獲取,為項目執行提供技術、人才和資金的支持。我們也會為聯盟企業定向推送一些衛星應用的國際合作的項目機會和資訊。
北斗和一帶一路是我們國家目前兩個非常重要的戰略,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推動北斗的國際化,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