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今年6月曾報道,共享自行車政府監管與服務平臺在北京市通州區上線運營,標志著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牽頭編制的《基于衛星定位和電子圍欄技術規范共享自行車管理的解決方案》首次進入實用階段。
為何選擇通州試點?日前,北斗導航位置服務產業公共平臺(以下簡稱北斗平臺)技術總監鄭曉東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當時選擇通州,因為通州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時通州有創城。
鄭曉東補充道,“電子圍欄是基于2016年共享單車的發展,今年應該是個突破的元年。我們在今年5月和北京市經信委和北京市交委一塊兒聯合在北京市推廣規范共享單車管理上的一些座談會,會議后面就是要在北京市領導的帶領下做這件事。首先就是要選擇一個試點,然后做驗證路線。”
他提到,通州現在每個星期都在增加地面上的停車區域也就是停車圍欄,有關部門負責在地面上劃線,北斗全部把它放到電子圍欄系統里,這個系統是給政府服務的系統,也就是政府的自行車監管服務平臺。同時,這個平臺能把圍欄推給所有共享單車企業的APP上,企業有了這些圍欄之后能放到應用端,騎行用戶使用時就能發現政府劃的圍欄在哪里、怎么找到,發揮引導作用。
在移動出行領域,數據是個敏感的話題。電子圍欄會用到共享單車企業的哪些數據?鄭曉東對記者稱,第一類是所有車輛的狀態數據,車是移動的還是停止狀態;第二類是整個車的位置數據,包括:落鎖位置、移動報警位置(所停車輛被搬走)、24小時要一次的車輛位置(車好幾天沒人騎可能是壞了或是“僵尸車”);第三類則是車輛的熱點和訂單數據。
記者了解到,從6月份開始,北斗電子圍欄在北京市政府的推動下,已在多個區做試點,比如通州是全境,東城、西城都找了某條街做局部試行。等到9月份,該平臺將去上海、深圳、廣州、成都、杭州這五個城市分別做試點。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