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物聯網這個概念,應該是被一個日本男人發揚光大的。
在今年2月份的MWC 2017上,孫正義發表了演講,分享了對未來30年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看法。關于衛星,咱們的北斗系統可是八萬多人干了20多年,才走出了一條絕無僅有的路,目前正逐漸向民用開放。
北斗現狀
發展情況
北斗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根據規劃,系統建設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北斗一代為試驗系統,提供區域連續的導航定位、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和授時功能。北斗二代為區域服務系統,定位服務區別于一代以無源定位為主。2016 年末到 2017 年初,北斗“三步走”戰略完成第二步與第三步接棒。
系統組成
北斗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
空間段由若干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三種軌道衛星組成混合導航星座。
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 3 種類型地面站。主要工作為追蹤及控制北斗導航衛星的運轉。
用戶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芯片、模塊、天線等基礎產品,以及終端產品、應用系統與應用服務等,用以滿足不同領域和行業的應用需求。
北斗用戶段產業鏈
從用戶段的角度講,衛星導航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個方面。其中,中游產值最大,2016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中游的產值占比為56%。
(1)上游包括基礎數據、基礎器件和基礎軟件,主要是天線、芯片、板卡、地圖、軟件等基礎類產品,是衛星導航接收設備的核心部件;
(2)中游是包括終端集成和系統集成兩方面,指手持終端、接收機、車載終端、船載終端等完整的衛星導航接收設備產品,及集成軟硬件產品的業務應用軟件;
(3)下游則是運營服務,包括為用戶提供入網注冊、導航定位及基于位置的綜合信息服務等。
北斗的物聯網應用
智慧城市
保障安全
近幾年,多地連續發生危舊房倒塌,據統計全國的危舊房數將近百萬。
通過采用北斗的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技術,對危舊樓房、滑坡、水壩、鐵塔等進行高性價比的安全監測,對被監測對象的傾斜、沉降等安全指標進行毫米級自動化監控,不同等級的預警等,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另一個就是北斗所特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在全部通信網絡都遭破壞的情況下,北斗用戶可以發送140個字符以內的短消息給外界。這一功能在救災減災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曾在汶川地震和魯甸地震中立下過汗馬功勞。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采集人員通過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可輕松獲取作業區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為監管及案件處理部門的高效作業提供報障。
此外北斗在城市的校車、出租車、公交車等車輛應用十分成熟。
精準定位
由于物聯網的爆發,新興應用不斷出現,大量的產品需要更高精度的定位。
定位不準,是共享單車此前頻遭批評的一個“槽點”。今年3月份小藍單車就采用了北斗地基增強系統,使得其單車能夠實現亞米級定位。
不僅于此,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也大有可為。如:兒童、老人等需要關心和照顧的群體,佩戴基于北斗的設備就可了解具體位置。
無人駕駛
其實,基礎駕駛、ADAS和無人駕駛都需要地圖導航的幫助,但是對地圖精度的要求卻是越來越高。而無人駕駛將成為未來高精度應用中規模最大的領域。
高精度地圖不僅能提供精確位置導航,還能在無人駕駛遇上雨雪天氣等極端天氣時,全面分析路況、預測前方可能出現的危險,從而保證無人駕駛車輛在視線不佳的條件下安全、準確完成駕駛任務。
精準農業
在此方面,北斗早有動作。在較為簡單的農用場景已經得到了應用,如拖拉機自動耕作。
在北斗建設初期,還沒有物聯網概念。近期北斗與物聯網研討會、論壇開始頻頻出現。曾經鮮有人問津的行業,開始變得炙手可熱。最后引用北斗總設計師孫家棟的一句“狂言”:北斗的應用只受想象力的限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