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想象無限大,為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可能。有人說,“衛星導航應用只受人們想象力的限制”,這句話恰當地描繪了衛星導航市場的美好前景,是當今世界對該產業的共同認識。
一、我國衛星導航市場現狀
衛星導航,一場新時空技術的革命,它實現了空間與時間參量的一體化提供,同時以高精度、高效益、實時動態地實現,利用數十個衛星開展全球化全天候服務,已成為國家重大的空間和信息化基礎設施,也成為體現現代化大國地位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它是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大技術支撐系統和戰略威懾基礎資源,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服務人民大眾、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工具。由于其廣泛的產業關聯度和與通信產業的融合度,能有效地滲透到國民經濟的諸多領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高技術產業高成長的助推器,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的全球第三個發展得最快的電子信息產業的經濟新增長點。
產業初期,整體上存在“小、散、亂”現象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主體是中小企業,行業發展具有明顯的自發性和盲目性,產值規模為數百億元量級,而專業和非專業從事衛星導航的企業數量達數千家,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惡性競爭嚴重,侵權盜版猖獗,“山寨之風”橫行,市場規模小而無序,極度缺少章法,常常一哄而上,時而又作鳥獸散。經過近20年的艱苦奮斗和磨練,經歷前仆后繼、“先鋒成先烈”和“剩者為王”悲壯里程,逐步形成了一批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骨干企業,有多家公司已經上市融資,還有許多家公司正在準備上市,有的茁壯成長,有的還在矢志不渝、艱難度日,它們迫切希望組織起來,聯合起來,行動起來,形成主導產業發展的企業骨干群體。
造成我國導航產業“小、散、亂”現狀的原因主要在于:
1、核心技術缺失。雖然近幾年我國的導航產業發展較快,特別是國家主推的北斗導航,但綜合而言我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從產生到發展,整體水平還是落后于美、俄國、、日、韓等發達國家,經過了近二十年的發展,國內的GPS應用市場逐漸成熟,與安防監控產品集成和服務基本趨向于國內品牌占主導的狀況,但核心技術的確實,是嚴重制約行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表現在衛星系統缺失仍需要完善和健全、衛星定位核心技術和自主專用芯片技術缺失、終端產品缺乏創新和技術服務單一。
2、標準還需要完善。中國的衛星應用發展特別是北斗導航,是建立GPS應用之上開展起來的,盡管我們建立了個別類的行業應用標準,但總體還是標準缺失不到位,同時大部分的國標和行業標準都是自下而上建立,這容易造成行業沒有明確的檢測和堅定依據,以致于產品和服務的良莠不齊。因此,我們需要完善的標準大致有:統一的終端通信協議、統一的平臺通信和統一的終端技術標準。
3、市場的無序競爭。由于整個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競爭規范化還在進一步實踐中,我們衛星導航早期的終端產品是“皇帝女兒不愁嫁”,而隨著集成化發展,終端產品技術門檻降低,現在已經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地,大量的產品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競爭加劇,行業標準與規范不健全,以致于行業企業轉型殘酷的價格戰,個別終端制造商為了維持基本生存利益,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降低設計要求、減少質量控制環境的情況時有發生。系統運營服務也同樣處于與硬件廠商類似的競爭局面,為了爭取項目無限制的降低,甚至免受服務費。
一群企業在爭奪還在壯大但不算太大的市場蛋糕,顯現為“僧多粥少”。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移動互聯網、位置服務的智能化信息服務平臺,專注于研究智能交通技術和應用研究。我們的GPS定位產品,能夠隱蔽安裝在汽車上,將車輛位置通過GPRS聯網,上傳至互聯網,并提供行駛軌跡,電子圍欄功能。我們關注和服務于定位導航產業,愿為其做大貢獻綿薄之力。
二、中國衛星導航產業迎接春暖花開
雖僅僅處于產業發展初期,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向全球化、規模化和大眾化進步,期盼爆發性增長的聲音在近幾年呼之欲出。衛星導航應用產業涉及芯片與模塊制造、終端制造、系統集成、運營服務及相關增值服務等,是繼計算機互聯網、手機移動通信后的第三大信息產業。2010年~2014年中國衛星導航應用市場平均增長率為40%。業界普遍認為,像計算機、手機、汽車一樣,我國將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甚至是最大的衛星導航應用產品的制造國和消費國。在政策、市場和技術環境逐步改善的情況下,今后幾年乃至十年內的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平均增長速度將不會低于25%,尤其近兩年將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可以這樣認為,“十二五”期間是中國導航產業的機遇期,其產業產值的統計預測表明,2015年將超過2250億元,演變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終端社會持有量在2015年有望達到3.4億臺左右,其中接受服務的數量預期達到1.8億臺,包括個人服務數量為1.2億戶,車輛用戶為6000萬戶。
這是一個機遇期,之所以這樣認為,原因是在這期間,我國的北斗二代行將形成企業服務能力,并奉行積極開放的民用政策和國際合作方針,形成并實現GNSS的兼容互操作可交換功能;同時,也是衛星導航與無線通信進入一體化融合發展的嶄新時期,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弱小走向強大,從封閉走向開放,依托移動通信、互聯網、汽車業這樣的大產業基礎,迎來移動位置服務(LBS)和車輛信息系統(telematics)市場的爆發性增長期,將實現產業的高速度、跨越式、規模化、可持續發展。“十二五”期間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前景一片光明,以下是其產業推動力的表現:
其一,國家政策大力推進衛星導航產業建設。2012年,北斗導航系統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十六項重大科技專項之一,同時又被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20個重大工程之一來重點扶持,行業政策紅利優勢明顯。另外,《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即將出臺。泛在精確定位,全息導航地圖,智能位置服務,這三大核心技術突破指日可待;研制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系統,開展公眾、行業及區域應用示范將陸續開展;面向未來導航與位置服務需求,構建國家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框架已不是想象,中國衛星導航市場繁榮初見端倪。
其二,系統性能和技術的不斷改進、提升,為我國導航產業發展做牢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比如,美國在看到導航系統巨大的市場價值后,一直致力于GPS升級改造,并強調地面增強和服務系統建設,這是GPS應用能夠保持全球領先的重要原因。特別是衛星系統的主網數量,由24顆星理論值,到目前實際運行的有30顆星,這樣極大的改善了在一些小城市和山區的峽谷覆蓋問題。此外,我國衛星定位核心技術目前已有研究機構研制成功并通過鑒定。
其三, 民用市場培育較為成熟,終端導航設備脫穎而出。早在2006年我國的個人導航終端數量超過車載導航終端數量。2007年中國市場上PND激揚上市,風靡全國,預示著2008-2009年定位手機規模市場破殼而出,2010年成為人們望眼欲穿的智能導航手機年。因此,“十二五”期間,民用終端的導航手機、信息終端、監控調度終端和專業級終端將更加豐富。
其四,監控與信息服務市場在穩步前進,促進行業融合。中國的安防產業走過三十幾年歷史,在關系“民生”的民用市場同樣應用廣泛,很多監控系統與GPS定位系統跨行合作,比如:車載監控、平安城市建設、道路監控等。
總而言之,我國的衛星導航產業雖在初級階段但正進入高速發展的根本轉折時期,這次的產業蛻變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期盼的是,中國的衛星導航產業在此次蛻變中實現實現高速度、跨越式、可持續發展,迎來春暖花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