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 李朋德
北斗衛星導航2020年將覆蓋全球
繼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后,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20年將覆蓋全球,成為全球第四大衛星導航系統。近年來,我國開發了一系列技術,可以兼容多個衛星導航系統。對于測繪和地理信息來說,資源三號能夠獲取立體影像。我國的衛星發展情況,從資源二號、遙感系列、北斗系列和風云系列,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系列,目前正在走向以業務化運營為主的新的階段。
資源三號衛星共裝載四臺相機,其中包括一臺2.5米分辨率的全色相機和兩臺4米分辨率的全色相機,按照正視、前視、后視方式排列,進行立體成像。衛星可對地球南北緯84度以內地區實現無縫影像覆蓋,回歸周期為59天,重訪周期為5天。衛星的設計工作壽命為4年。
李朋德介紹道,業務應用系統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承擔的,包括土建配套設施,業務支撐平臺。業務應用系統以及相應的計算機應用最終形成了業務支撐管理分系統、業務運管、地面幾何檢校、數據分發、國土資源應用示范等在內的幾大分系統,從而構成了一個測繪衛星的應用系統,這個項目一共是2.8億元,整個衛星工程是17億元。最后,建立了內網、外網,形成了由上千個CPU、20臺高性能計算機組成的計算平臺。每天收到的數據量能夠達到上T,生產以后還將達到4TB。在接收和處理數據時,衛星有三種成像模式,包括測繪模式、資源模式、高精度測繪模式。衛星數據量非常大,采用1:4和1:2壓縮,壓縮以后離開地面,然后再做恢復。
衛星建設逐步向市場化轉型
在產品模式方面,衛星能夠形成三種產品。初級產品就是原始數據,輻射校正;初級系統幾何校正是指傳感器校正產品和系統幾何校正產品;高級產品是精糾正產品和正射糾正產品。
在資源三號的服務策略方面,李朋德表示,正常生產計劃,是由測控提供,全球覆蓋式,不側擺;按需生產,按用戶需求,不可以側擺;應急生產編程,根據重大應急事件編程,需側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中心編生產計劃發給資源生產中心,他們再進一步編發到西安,提前一天把這個指令發上去。標準產品將統一自動化生產,應急產品自動化生產,深加工產品由地方各級黨委和測繪企業完成。用戶類型包括公益、應急、商業、公眾、公共等國際國外用戶,目前政策是國內免費申請使用資源三號的數據。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更名以后,制定了新的戰略“構建數字中國,監測地理國情,發展壯大產業,建設測繪強國”,這四句話代表了由生產型轉向服務型,由事業單位到管整個企業、整個市場的轉型。我國要建立地理信息相關體系,建設產業體系,建設地球參照網,建設系列地形圖和系列地情圖。針對這個平臺,我們要進行“四化”,建立信息化體系,實現處理自動化、管理智能化。為此我們需要更多的衛星,更多的影像,從分辨率,高時效上都要有更高的要求。同時,還要形成星地一體化自動化的衛星數據處理應用體系,從而提高測繪衛星的投入產出比,逐步實現由企業投資衛星建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