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中國中車副總裁余衛平等,共同為中車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揭開神秘面紗,并親自登車試乘體驗。
李毅中對集多項創新成果的小V給予高度肯定,高度贊賞中國中車為中國制造業領域所做的貢獻。
余衛平介紹:新能源客車是中國中車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極”支柱中的重要一極,圍繞服務“雙碳”戰略,中車要把新能源客車這個“膠輪上的高鐵”,打造成第三張名片。
首發新品,深耕自動駕駛賽道
作為智能駕駛最新科研成果,該車集智慧、美貌、舒適、安全、便捷于一體,能以L4級高度自動駕駛水平滿足工業園、公園景區、學校、機場等各園區場景的運營需求。
智慧美觀:搭載L4級自動駕駛系統,配備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眾多高科技設備,可通過感知融合、數據融合和定位實現決策控制,自動轉向、變道等高度自動駕駛行為。
采用全新設計語言,重塑審美邊界,流暢的車身線條配以全景式的“太空乘客座艙”,簡潔的內飾和人體工學座椅設計,全面引領時尚潮流,科技感、設計感十足。
安全舒適:安全冗余設計,多層保護屏障,乘客緊急制動按鈕,360°全景影像及數據記錄設備,全方位呵護人車安全。
全景天幕讓空間更加開闊通透,環抱沙發式座椅、融入式燈光設計,照明柔和舒適,外加符合流體力學計算的空調、新風循環系統,讓乘客盡享舒適、愉悅的出行體驗。
高效便捷:通過手機app即可提前預約車輛,通過家庭組預設,還可AI智能識別家人身份,為乘客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服務;5G遠程駕駛則可實現360°無死角全覆蓋,助力高效運營管理。
中國中車積極踐行“雙碳”戰略,推進全球“綠色”出行的進程。從“智能制造”到“低碳智造”,其新能源客車、新能源專用車、新能源物流車已走進各城市的大街小巷,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中國中車的智慧和力量。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的問世為客車業智能駕駛技術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得到了行業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中國中車旗下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凌在接受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媒體采訪時介紹:中車新能源客車產業將世界領先的高鐵電機及其控制系統、變流系統、網絡控制等核心技術,成功應用于新能源商用車領域,打造了基礎元器件-核心部件-系統集成-整車研發與制造-出行服務的新能源商用車全產業鏈。
此次首發的中車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裝載了中車第三代智能駕駛系統,能夠實現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在安全性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這是中國中車平移高鐵技術,打造“膠輪上的高鐵”新名片的新成果。
智創未來,多領域發力構建智能交通
隨著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的亮相發布,集車路云一體化的中車智能駕駛園區景區解決方案也正式對外發布。中車電動智能駕駛運營總監朱田表示:“基于半封閉園區場景,我們以此款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為載體,結合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路協同系統,通過智能化管理和分配,打造了智能駕駛園區景區解決方案。”
基于該解決方案,中車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可在園區內實現便捷接駁、精準停靠,同時通過車路協同系統提升景區交通的安全性;面向分層云控平臺,還可建立車輛與交通環境的全局精確數字映射,為我國自動駕駛車輛大規模落地運營提供數據參考。
不止是園區景區解決方案,中國中車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通過整合行業優勢資源,已經形成了覆蓋公交、園區、環衛等多領域的無人駕駛解決方案,為各領域未來智慧出行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技術支撐。
智能交通改變未來出行,中國中車將以此次新品和新方案發布為契機,為社會和用戶提供更多領先的綠色智能科技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以“中車科技”“中車智慧”,提速碳中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