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已經成為時代共識,停車場作為商業地產的配套,也將進化為新型融合的基礎設施。客觀來說,一個大城市的靜態交通已經成為檢驗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切面,而城市停車難屬于系統性問題,需要從上至下的系統性配合來共同解決。
智慧停車產業化熱情高漲
進入2021年,越來越多城市重視停車問題,各地城市管理部門牽頭開放停車市場,用市場來推動智慧停車產業發展,一批停車政策和標準開始實施,各地的停車建設項目實現全面推進。
年初,交通運輸部發布選定北京等27個城市作為ETC試點城市、作為全國唯一的智慧停車省級示范區,江蘇ETC智慧停車省級示范區于近日正式啟動。圍繞“ETC+互聯網”,通過移動支付和車牌識別等手段,將搭建完成一體化、智能化、標準化的ETC云停車平臺,為全國智慧交通建設貢獻“江蘇智慧”和“江蘇方案”;
蘇州全市公共停車泊位于2021年將增加1.5萬個,三年內5000個停車場、100萬個停車泊位信息數據全部接入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實現動態管理;
安徽計劃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5.2萬個,一季度已新增2.3萬個;
成都市住建局牽頭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區2021年公共停車場建設方案》,該《方案》提出,2021年中心城區將建設公共停車場33個,提供使用停車泊位不低于14328個;
南昌市今年將繼續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計劃新增12萬個停車泊位,其中配建泊位9.5萬個、公共停車泊位2.5萬個,形成“以配建停車為主、公共停車為輔、道路停車為補充”的停車場供應體系;
除了增量建設之外,也有地方在法規細則方面進行完善。近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計劃對深圳市停車設施建設行動方案及公共停車場收費標準進行優化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提出進一步推動社會資本投資停車設施的政策建議;二是研究推進2021年度停車設施建設相關工作的目標策略和主要措施;三是評估《深圳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管理暫行辦法》,并提出修訂建議;四是分析停車收費政策對交通運行的影響,提出優化停車收費政策相關建議。
智慧停車市場百家爭鳴
得益于政策、技術、市場、資本等方面的進一步完善的加持,互聯網科技巨頭搶灘、行業頭部企業跑馬圈地 ,都讓智慧停車的生態注入無限活力,目前逐漸構成市場化、產業化、科技化發展方向的行業發展態勢。
從中國停車網的調研數據來看,一季度有27個省份發布了城市級停車項目投標信息共429條。其中,貴州省最多,有33個項目,第二是浙江省,22個。此外,廣東、四川、福建、江蘇、江西都在10個以上。一季度城市級項目中,處于審批、備案、招標階段的項目共計211個。其中,路內外停車一體化項目最多,有63個。
數據來源中國停車網
業內普遍認為,在我國汽車保有量繼續增長的情況下,停車問題必然成為制約中國城市發展的公共性難題,未來行業將順應社會需求,繼續發展。依托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建立全市停車一張網,打造城市公共數據互聯互通,光靠企業單打獨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政企與資本合力,實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開放共享模式。
捷順科技:助力舊改社區智慧升級
在2021年“兩會”上,政府提出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萬個,舊改,智慧社區的建設將成為城市更新項目的主旋律。
一年前,作為國內智慧停車行業龍頭企業的捷順科技,以城市靜態交通綜合解決方案為切入點,成立了捷順智城科技公司(簡稱“捷順智城”),以智慧城市停車業務為切入點,全面承接捷順科技G端業務。
憑借捷順科技深厚的行業積淀,以大數據、AIoT等新型技術,在路內路外一體化建設、城市停車綜合治理、停車平臺大數據運營、城市停車生態構建等方面屢創佳績,在全國40余座城市落地靜態交通綜合治理方案,為全國范圍內的城市停車項目樹立了優秀范本。成立僅一年,“捷順智城”全年實現新簽單2.1億元,漲幅高達560%;全年營收1.1億元,同比增長273%。
以智慧停車為抓手,通過對停車場的智慧建設、管理運營及停車后服務來推進城市更新,推動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提升,力求實現所有項目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打通“數據流、業務流、資金流”,構建萬物互聯、數字化場景的智慧社區新生態。
臻識科技:破局路內停車管理漏單難題
在成都,有 一家專注場景化邊緣計算的創新企業堪稱行業黑馬——成都臻識科技,針對城市級路內停車市場需求,其創新產品能幫助車位運營方增加有效訂單量,降低了運營壓力提高收入,解決了困擾行業很久的難題,從而加速推動了城市級智慧停車的發展。
一直以來,路內停車管理是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中的難點,臻識科技自研產品H1M解決了運營商的營收難題,通過“車輛全姿態檢測”、“車輛全軌跡跟蹤”和“車輛全身份識別”完整標記車輛停車全過程,并智能組合輸出車輛入場、停穩、出場、空場4個關鍵節點證據鏈。車輛軌跡信息的關鍵記錄,最大程度降低了外界對車輛捕獲的負面干擾,突破了路內停車管理漏單的行業痛點。
此外,在靜態智能交通領域,臻識科技Vision-Zenith的代表性邊緣計算產品——火眼臻睛系列進出口車輛身份識別智能相機,憑借優異的性能表現和貼合場景應用的設計理念,被下游合作伙伴廣泛應用在國內外各大停車場的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中,國內市場覆蓋率已超過50%,國際市場已經在超過10個國家和地區實現規模化銷售,是智能感知設備發展的引領者和技術推動者。
松立控股:推動ETC,鏈接智慧社區和智慧城市
智慧停車的核心價值在于打通整個城市的停車場信息‘ 孤島’,引導車輛停向空閑車位,將車位這種資源效能最大化。——這是松立總裁劉寒松對智慧停車核心價值的精辟定義。
面對巨大的停車需求與停車資源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松立集團在智慧停車的細分領域通過自己的成長,推動了行業的“進化”。為滿足居民高效停車、便捷出行,ETC智慧停車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松立在加快拓展ETC停車場景的應用上算得上是行業的佼佼者。
以停車位入口,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人、車、場資源進行數據化、可視化、平臺化整合,不僅能夠解決城市停車難、停車貴等靜態交通難題,有效提高停車資源利用率、周轉率,降低管理成本,提質增效 ,還為城市管理者的交通空間規劃、智慧城市、生態城市建設提供平臺支撐和數據支持,為智慧城市新基建提供入口與抓手。
松立集團還切入了智慧生活的服務領域,基于海量的交通數據和豐厚的運營經驗構建停車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服務,為車主提供的“汽車后市場”生態服務。
百度智能云入局智慧停車:停車+室內一公里
近日,百度智能云和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在一場行業交流會上,隆重推出“室內外一體化導航停車解決方案”,突破室內找車位難這一大行業痛點。
目前,百度是唯一擁有車路云圖全棧自主技術閉環的企業,支撐其智能交通發展的基礎是車路云圖的技術和產品積淀。百度地圖擁有領先AI技術、大數據 和云計算能力,為百度智能云入局智慧停車領域提供強大的支撐基礎,為目前停車場內部的停車引導、找車、快速進出等功能的實現找到了最優解。
百度智能云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利用物聯網、交通大數據,創新打造“室內外一體化導航”等空間出行新能力,并打通線下服務線上化通道,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空間出行全新解決方案,正是其在停車領域區別于其他科技巨頭的優勢所在。
結語
不難看出,經過停車市場各方努力,目前很多城市的停車問題已經得到初步緩解,停車的各個領域都已初步形成體系。整個市場變得相對開放,停車的治理已經全面在推進。一些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攜各種科技創新解決方案脫穎而出,力爭成為解決停車問題的“金鑰匙”,同時成就產業生態舞臺上百花齊放的精彩演繹!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