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4號線,“太陽橙”的線路標識色、白色裝飾基調與“重慶藝文”的文化主題相呼應,車站內明亮、寬敞,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讓人驚喜的是,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科技元素滿滿,為出行市民帶來了智慧新體驗。
建設智慧城軌,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有些不一樣
“冷暖車廂”首次上線,乘客可體驗“同車不同溫”;列車顯示屏實時顯示車廂擁擠程度,指引乘客該往哪走;由智能客服、智能邊門、智能機器人等組成的智慧車站系統,實現乘客自助人臉注冊、無感過閘、智能語音對講、智能咨詢等功能……一系列科技元素的亮相,讓市民直呼4號線“真的不一樣”。
不僅如此,在看不見的地方,諸多新技術的運用,更讓車輛運行更安全,讓乘客出行更放心。
列車駕駛時,走行部檢測系統猶如一位隨行“醫生”,每時每刻對車輛關鍵走行部件進行“體檢”,實時檢測走行部工作狀態;專家分析系統,通過對列車所有下傳的數據以及車輛段的軌旁數據進行分析,預判車輛可能存在的故障,指導維修人員進行處理的同時將現有的車輛檢修方式由“預防修”轉向“狀態修”。
整體而言,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特別是二期工程利用物聯網、視頻智能分析等技術,將站內設備、運營管理、客運服務等信息化數據深度融合,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綜合利用,進一步提高了車站運行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
當然,這背后還有一位懂行人的相助。
LTE承載CBTC與互聯互通,推動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營
我們知道,無論是滿足信號傳輸控制進行行車調度、數據采集洞察列車運行狀態,還是支撐軌道交通一系列智慧化服務等,需要一套精簡、標準、可演進的車地無線綜合承載通信系統,保障城軌安全高效運營。
LTE成為了軌道交通構建車地無線通信的共識和主流技術。在華為的助力下,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打造了一張以LTE承載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Control,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的車地無線通信系統。眾所周知,現代城軌通行速度快、發車間隔密,對列車運營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重慶地形復雜,山地起伏、橋梁眾多,車輛運行場景變化多樣,車地無線通信面臨的挑戰更大。相比過去傳統采用WLAN技術進行定制和改進的車地無線通信難以滿足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營的需要,eLTE無論是抗干擾性還是高速移動狀態下的穩定性更具優勢。
特別是,軌道交通信號系統作為軌道交通的神經中樞,擔負著指揮列車運行、保證行車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的重要任務。采用專用頻點,布設基于LTE的A、B雙網,以多業務QoS控制,華為eLTE方案提供了可靠、融合的城軌車地無線寬帶通信平臺,保障了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CBTC安全運行,實現信號系統可靠性全面升級。
此外,互聯互通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化運營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通過互聯互通跨線運營能夠減少換乘等待時間,又能通過直快車運營提高出行速度,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出行體驗。車地無線作為CBTC的基礎網絡承載,需要標準、開放的通信系統支撐互聯互通,在華為的幫助下,重慶軌道交通不斷攻克CBTC互聯互通技術難關,華為eLTE方案提供多RRU共小區、多網互聯互通,這一開放互聯的車地無線網絡,為重慶軌道交通跨線運營提供了有效支撐,提升了軌道線網的整體效益。
以超融合數據基礎設施 筑牢智慧城軌堅實底座
當然,一個更安全、更舒適、更智慧的軌道交通建設,不只在于網的支撐,還在于后端的基礎設施底座是否性能強大、安全可靠和靈活高效,從而為提升智慧城軌系統運行效率打下堅實支撐。
城市軌道交通的傳統建設模式以各系統為中心垂直建設,樹“煙囪”的建設方式容易造成不互通的數據孤島、管理運維孤島和設備孤島。顯然,在軌道行業的數字化建設從以往的支撐系統向生產系統轉變的今天,并不符合未來的建設發展趨勢。
最終,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在華為的支持下,采用集中化的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模式,通過構建超融合數據基礎設施,以計算虛擬化、存儲虛擬化等先進信息化技術構建了統一的綜合信息平臺,統一為前端各業務系統提供IT服務,實現IT基礎設施的敏捷彈性和集約化。
通過在控制中心部署控制中心生產網超融合資源池、控制中心內部管理網超融合資源池、車輛段生產網超融合資源池及車站虛擬化資源池,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實現控制中心+車輛段/車站兩級組網架構,同時采用獨特的并行架構、創新的緩存算法、自適應的數據分布算法,既消除了熱點也提高了性能,并且能夠以超快的重建時間實現自動化、自修復,實現卓越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在此背后,華為FusionCube超融合系統表現出了極大優勢:首先,它實現了預安裝、預集成和預驗證、上電后的設備自動發現、統一的維護管理,端到端地簡化了業務交付,實現快速部署;其次,FusionCube以計算、存儲、網絡高度集成,能夠快速自動完成新資源的擴容,為業務快速上線提供支撐;第三,作為超融合一體化設備,FusionCube支持硬件及虛擬化資源的統一管理,讓管理運維更高效;第四,FusionCube通過采用業界領先硬件以及分布式存儲軟件等,為應用提供了最優的業務體驗,并且大大增強了系統可靠性,確保軌道交通業務“0”中斷。
憑借其在快速部署、彈性擴容、自動化運維、可靠性強等方面的優勢,華為FusionCube超融合基礎設施助力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打造了一個強大的數據底座,持續提升軌道交通系統運行效率,豐富智慧化出行體驗。
去年印發的《重慶市推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推動交通發展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城市軌道交通,是城市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以數字化新技術應用為著力點,看得出,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推動建設智慧新城軌豐富了市民出行新體驗,引領城軌建設創新應用實踐,樹立了行業示范與樣板。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