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軌道交通運輸行業被稱為用能大戶,車站通風空調系統、照明設備及自動扶梯等設備的能耗占車站總能耗的80%以上。雙碳目標之下,如何讓節能降碳成為社會、軌道交通企業、普通百姓、節能公司四方受益的好事?寧波地鐵超高效機房設備和系統服務方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福加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細算了“三本賬”。
民生賬:空氣清新,出行便利
“我以前上下班要開20多公里到公司,早上7點出門才能不遲到。地鐵5號線通了,不僅可以晚半小時出門,車不用開了,每月油費還能省1000多元。”市民張先生說。假設每百公里油耗7升,每升油大約產生2.4千克碳排放,而改乘地鐵,個人每個月可以減少185千克碳排放。
張先生算的是小賬,整個軌道交通系統則要算環保大賬。
不僅要求在地鐵運營期間節能,節能降耗還需滲透在每一個工程建設環節。早在線網規劃建設時期,寧波地鐵智慧高效機房系統,就采用福加自動化公司的BIM裝配技術,通過高精度建模、全專業深化設計和精準施工,以搭積木的方式,將原本至少需要10個工人20天的冷凍機房安裝時間縮短為12個小時,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節能、節水、節地和環境保護。
相比私家車,地鐵等公共交通不僅緩解城市擁堵,還有效提高了交通資源綜合利用率,降低汽車尾氣排放。且現代交通普遍通過強化高質量服務,大大激活了城市幸福出行的密碼。寧波地鐵5號線自去年12月開通運營以來,“一線一景”“一區一色”的七彩車站風,為乘客呈現了一道靚麗風景線;而精細化的換乘站客流組織、人性化的車廂分區控溫等服務,則大幅提升了乘車體驗。
截至今年7月,內地共有51個城市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77條、運營里程9067公里,完成客運量19.5億人次,進站量11.8億人次,對民生福祉、地段平權、輻射經濟等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智造賬:賦能城軌高質量發展
“以前大型建筑的中央空調,往往需要3-4個專業運維人員每天記錄機組運行數據,定時巡檢等,而在地鐵智慧高效機房,只需要1個人和1臺電腦,因為系統可以讓機器根據室內外溫度等自動調整到最佳運行模式。”福加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據悉,智慧高效機房系統通過“主動尋優”專利技術,在滿足實際負荷需求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組合設備運轉狀態,實現系統綜合運行費用最低,還具備大數據分析及呈現、自動偵測診斷、遠程預防性運維及診斷、運行效果預警預判等智慧運維功能,“科技感”滿滿。
作為浙江省首條全自動軌道交通線路,寧波地鐵5號線還有更多“智慧”特色。比如線路采用目前全球自動化水平最高的G0A4運行模式,自動聯動列車、車站和控制中心;列車可實現自動喚醒、自動出庫、正線運行、終點站清客、自動折返、自動回庫、自動洗車、自動休眠等功能。
一系列“智慧+”的應用,重塑了地鐵系統中人、列車、設施設備和管理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從“人適應地鐵”到“地鐵適應人”、“被動服務”向“智能服務”的轉變,地鐵管理效率提升,管理人員的壓力和成本也變小了,“智慧賦能助力城軌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地鐵行業的重要風向之一。
效益賬:全生命周期主動節能降耗
“我們今年在部分站點試點了智慧高效機房系統,未來還會推廣應用到更多線路和站點。”華東一位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地鐵公司主動新建或改造成智慧高效機房系統,為什么?天加工程師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在商用建筑中,中央空調能耗電費居高不下,尤其當前高溫天氣、限電排產背景下,提高空調能效迫在眉睫。
按照國標《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目前國內已有制冷機房的平均能效比僅在3.5左右。只有達到5.0,才能稱為高效制冷機房。而寧波地鐵5號線興莊站經過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組織的專家團鑒定顯示,其采用的“基于數據公信的軌道交通地下車站超高效低碳智能環控系統”使制冷機房年均綜合能效比超過6.9,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在寧波地鐵智慧高效機房興莊站,我們系統采用了全變頻高效設備,包括磁懸浮冷水機組、空調箱EC風機墻、冷卻塔永磁直驅風機等。相比普通高效機房,項目兩三年省下的電費就能把初投資的差價賺回來,不僅能讓眼前獲益,從長遠看,未來收益更大。”他指出。
其中,“全生命期成本更低”解決方案是保障項目能效落地的關鍵。寧波地鐵高效機房項目實施采用EPC模式,福加對項目的設計、采購、安裝、調試、交付等全生命期管控工作負責。為其提供基于財務投資合理平衡的效益最大化節能服務,不僅關注制冷機房的指標交付,更關注全系統、全生命期、可持續節能評價。保證從深化設計、高效設備選型、采購、系統算法優化、BIM安裝到維護服務能夠基于經濟和能效雙維度進行精確計算和管控,破解行業在各實施階段相關割裂所帶來的協同弊端,讓核心技術優勢價值更大化發揮效應。
如今,智慧高效機房系統的系統技術和解決方案已經在軌道交通、電子工廠、醫療制藥、大型公建等領域推廣應用,切實為客戶解決能耗高、落地難、維護難的節能痛點,推動降碳減排有效落地。憑借廣泛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天加成功斬獲“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綠色創新類別”年度大獎,成為業內唯一獲得者。
“碳達峰碳中和,節能降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不容商量的‘硬杠杠’。對于各項節能減排指標,我們必須現實而又務實。”天加董事長蔣立說。
關于南京天加:
天加創立于1991年,堅持“一個環保路徑,兩個事業板塊”發展戰略,形成以天加環境為主體的專業空氣環境制程事業板塊和以天加能源為主體的綠色再生能源事業板塊。前者專注空氣潔凈極端環境領域及建筑制冷系統節能應用,后者在地熱(干熱巖)發電、工業余熱發電、LNG冷能發電、生物質能、光熱電以及儲能六大主體能源市場延展。以科技創新改善生活品質,以智慧潔凈環境及綠色能源為目標,持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智慧潔凈環境及綠色能源的系統供應商和服務商。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