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盛會成功舉辦的同時,人們也看到了我國高速公路和智慧交通領域尚存在的不足。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數字經濟時代,到底應該怎樣實現高速公路智慧升級?怎樣推進高速管控運營數字化?怎樣為人們提供更為高效、安全的高速體驗?
以創新科技推動數實融合,實現智慧高速數據互聯互通
眾所周知,高速公路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分支內容,其智慧化水平對發展智慧交通、建設交通強國意義重大。如今,智慧高速發展迎來“新黃金十年”之際,許多權威政策的出臺,也為高速發展撐足了底氣。
例如,在日前由國務院批準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國家公路網規劃》中,明確指出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約46.1萬公里,其中含國家高速公路規劃約16.2萬公里(含遠景展望線約0.8萬公里),并明確了綠色、智能、安全等方面的發展導向和實施要求,為促進我國公路網建設再次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目前來看,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國家公路網的規劃與建設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目前我國主通道能力還存在不足、城市群都市圈區域網絡不夠完善、路網覆蓋深度不充分、路網韌性和安全應急保障能力還需提高、與其他運輸方式統籌融合銜接不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綠色智慧發展水平不高等。
面對以上痛點,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王松波針對性強調了創新發展、科技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他說,創新發展一是要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國家公路上的深度應用;二是要強化數據動態采集、更新、共享,推動與建筑信息模型、路網感知網絡同步規劃建設…提升數字化管控和科學決策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也指出,當前中國高速公路的信息化發展已經進入了新階段,需要進一步推進智慧公路體系建設,實現數據交互與連通,打造融合性基礎設施,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大力培育智慧交通的產鏈。
除了頂層政策、建議外,市場層面,各企業廠商也是百家爭鳴,紛紛就推進智慧高速建設亮出“黑科技”。例如,在此次舉辦的高速信息化大會上,百度發布智慧高速2.0解決方案,提高高速公路安全性和管理效率;華為公路軍團提出“為場景找技術”,集中展示ICT產品和鴻蒙等關鍵技術能力;騰訊則是重磅發布了以“實時孿生+交通OS”為雙輪驅動的全新智慧高速解決方案,通過技術手段實現智慧高速全天候通行、全數字管控、全方位服務。以上種種都是基于5G、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科技產生的高速場景智慧應用成果。
交通OS高速版+智慧高速解決方案 騰訊數字雙槳推動智慧高速全速啟航
騰訊交通OS系統框架
群雄逐鹿間,騰訊正在試圖以數字驅動撬動高速藍海。日前,騰訊發布了交通OS高速版,利用數字技術,聚焦高速應用所打造智慧高速全場景數字操作系統。“作為高速公路建、管、養、運、服等全場景的數字底座,騰訊交通OS高速版向下連接萬物,包括物理空間的載運工具、設施設備等,以及數字空間的數據單元、業務系統等,”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向上以開放、低門檻的理念支撐場景創新、孵化產業應用生態,提升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效率和服務水平。”
7月27日,騰訊又以高速公路信息化大會為契機再度發力,正式發布了全新的智慧高速解決方案。該方案以“實時孿生+交通OS”為核心,更高效地滿足了管理者和出行者的需求,為安全暢通的全天候行車環境和伴隨式的服務體驗,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騰訊智慧高速解決方案總體框架
據悉,目前騰訊正在與蜀道集團聯合推進交通OS高速版與智慧高速方案在成都二繞智慧高速項目的落地應用。雙方聯合打造基于高速OS的物聯平臺,高效利用成都二繞西路側原有及新建的感知設備,建立統一的物聯接入標準。在OS的統一管理下,雙方將在成都二繞西路打通感知、孿生、態勢分析和車路協同等多種系統,實現高速運營、管理和服務多業務場景的高效協同,打造安全、安心、高效、綠色的數字化新高速,實現智慧高速全天候通行、全數字管控、全方位服務的發展新模式。
事實上,作為致力于做好交通行業數字助手的騰訊,多年來一直在助推高速公路智慧生長。此前,騰訊利用高精度軌跡追蹤、全息感知與智能管控等技術在山東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雙向八車道的全路段實現了感知、通行能力升級;在廣東以“基于Radar+ETC實時感知的高速公路數字底圖技術路線”實現了廣清高速的智慧監控運營;還通過實時孿生數字能力助力江蘇高速打造數字孿生收費站、加速推進準自由流通行等高速智慧運營手段。未來,騰訊將繼續通過交通OS高速版和智慧高速解決方案為四川、廣東、江蘇以及全國各省市智慧高速建設管控能力智慧升級。
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公路網是推進交通強國等國家戰略的重要步驟。加快織就智慧高速公路網將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助力筑牢國民經濟循環底盤。未來,騰訊等企業將繼續發揮企業優勢,強化科技生產力,繼續講好數字故事,為我國現代化、智慧化數字公路建設貢獻力量。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