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2日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題是“攜手為保護地球投資”。這個口號不光包括ESG(即“環境、社會及管治”),還包括了自下而上的每個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選擇、以及行使自身“綠色消費權”的主張。綠色是地球的保護色,在大喊“雙碳”口號的今天,企業作為“綠色星球”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也在紛紛積極響應號召,以先進科學技術為手段,破解減碳難題。
作為首批啟動碳中和規劃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騰訊于2021年初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近日,騰訊又發布2021年ESG報告,承諾將不晚于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同時不晚于2030年,實現100%綠色電力使用。
此次騰訊發布的ESG報告中披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碳中和目標覆蓋了自身運營以及供應鏈。目前,除了完成自身的碳中和目標外,騰訊還在發揮“連接器”的作用,通過技術和產品廣泛連接消費者和產業,助力交通、工業等各個領域加速低碳轉型。
交通碳減排依舊高壓,數字技術成解決密鑰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逐年增長,我國交通碳減排面臨高壓。據騰訊智慧交通與希迪智駕聯合發布的《“智慧城市+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智能網聯精準公交解決方案白皮書》數據顯示,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2019年,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排放量9.7億噸,占中國碳排放的10%;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還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50%。
據中國交通部統計,每年我國因交通擁堵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500億元,交通擁堵成為阻礙城市高效運轉的“頑疾”。而相關研究顯示,車速與碳排放量存在相關性,當車速越接近經濟車速,百公里碳排放量越低。可見,以道路交通為主的交通行業綠色化轉型勢在必行。
大數據、云計算、智能網聯等數字技術在交通低碳化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公交優先”上升為國家戰略、“綠色出行”成為行業共識之際,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出現,有效驅動了城市道路交通體系的智能管控。不僅如此,近幾年基于數字技術不斷涌現出新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在搭建了綠色交通體系的同時,也大大地緩解了道路擁堵,降低城市車輛的整體怠速排放,整體提升了交通運輸創新能力,成為讓交通變得更綠色、更智能的關鍵解決辦法。
數字孿生等新技術應用 助力產業智慧發展
目前,國內很多頭部科技公司均在交通行業進行布局,依托自身的技術優勢,助力交通行業的智慧化和綠色發展。
連接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并從中尋找價值點,是以技術和連接優勢見長的騰訊在交通方面的基本打法。在助力交通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過程中,騰訊正在通過一系列先進數字技術深耕智慧交通。
比如數字孿生技術,目前已被認為是未來智慧交通體系建設的關鍵技術之一和核心支撐。騰訊在虛擬仿真和數字孿生技術領域有深厚的積累,目前也正在將其運用到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中。
數字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的連接為綠色低碳開辟了一條“云端超車”道路。騰訊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合作共建的數字孿生自動駕駛測試評價體系,讓實車能夠在云端孿生場景中進行測試,將每1000個場景的測試時間從長達2天縮減到短短4分鐘,在充分利用仿真測試的高效率和真實性的同時,還減少了路面測試的能源消耗,智能又低碳。
此外,數字孿生技術還可用于環境監測。在北京“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項目中,騰訊積極參與其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打造水、土、氣生態聯動的“一張圖”可視化平臺,并對環境治理中污染源數據、氣象數據等各項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動態描述、動態預測,為北京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通過與地圖、AI、區塊鏈、云等技術的融合創新,數字孿生將構筑起生態環境保護中的重要數字屏障。
碳普惠模式創新 帶動公眾綠色出行
除了通過新興科技為智慧交通碳減排提供支持外,在全國積極推進碳交易市場建設的過程中,騰訊等互聯網企業也正在發揮創新能力,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勵用戶積極參與到個人減碳行動當中。
去年年底,深圳市基于騰訊地圖和乘車碼,發布了“低碳星球”碳普惠運營平臺,鼓勵全民綠色低碳出行生活。該平臺聚焦公眾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場景,用戶可通過“低碳星球”小程序開通個人碳賬戶,將人們通過騰訊乘車碼參與的公共出行行為,核算為二氧化碳減排量,并在賬戶中積累碳積分。
在低碳星球上,用戶的每一次綠色出行,都將為這顆不斷進化的智能星球提供養分。“掃碼上車”、“綠色公交門戶“、“碳賬戶”等方式也為碳減排貢獻了力量。據《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學》測算,與其他出行方式相比,市民乘坐純電動公共汽車出行每人每公里可減少26.9克二氧化碳排放,乘坐地鐵出行每人每公里可減少46.8克二氧化碳排放,深圳地鐵單日通行人次減碳量超過2000噸,越來越多的市民愿意選擇地鐵出行,綠色公共出行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未來,“低碳星球”作為碳普惠工作的創新嘗試,還將不斷探索、倡導更多低碳行為,號召公眾綠色生活。
一個綠色的現在,就是一個繁榮的未來。當下,新技術的應用不僅在持續推動“綠色新基建” 加速發展,還在拉動智慧交通上下游綠色減排。未來,騰訊將繼續與各界一同努力,探索更多綠色低碳、智慧環保的交通出行新技術和新模式,投資于保護我們的地球,讓地球更綠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