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提出提升基礎設施高質量建養技術水平、提升交通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化水平、大力推動深度融合的智慧交通建設、提升新時期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等七大任務,明確強調要從智慧、安全、綠色三個價值維度發展智慧交通。
數字技術成交通領域科技創新第一推動力
當前,我國交通已經進入到以“智能”為核心關鍵的發展時期。傳統的發展模式不足以匹配城市智慧發展水平以及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車、路、交通與5G、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AI等之間的擁抱融合變得更為迫切。
科技的力量呼之欲出。數實融合成為建設智慧交通生命體系的中間力量。
那么,回歸《綱要》指導要求,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建設智慧、安全、綠色的新型智慧交通體系?除了要在政策、法律法規、財政補貼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之外,企業作為行業參與者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各大互聯網企業紛紛布局智慧交通,以數字技術為底座打造交通智慧大腦。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曾在接受采訪時說,騰訊始終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牽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和核心驅動助力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升級。
目前,在數字技術助力建設“交通強國”的過程中,呈現出“新網絡、新需求、新融合、新方式”的四大新趨勢。騰訊做為互聯網科技企業,擁有20余年的數字積累, 一邊深耕消費互聯網,一邊擁抱產業互聯網,堅持做智慧交通產業變革的助力者和推動者。
20余年間,騰訊服務10億級用戶,擁有廣泛的C端觸達能力。同事,通過在云計算、大數據、AI和安全等領域方面的積累,騰訊先后發布了“交通123能力圈”、數字孿生、數字安途智慧高速等多個智慧方案,為智慧高速、城市交通、智能網聯、智慧軌交、智慧民航、智慧港口和智慧物流等七大交通領域提供數字支持。
智慧化數字平臺,為城市交通裝上智慧大腦
整治交通秩序、優化市民出行環境,日益成為群眾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實事。發展智慧交通,核心是“以人為本”,其根本是為人服務,只有優化了人們的出行環境,交通才能真正的“智慧”起來。
騰訊聚焦城市交通治理問題和市民出行問題,用數據驅動管理升級和服務優化。在長沙交警牽頭下,騰訊聯合湘江智能、希迪智駕等生態伙伴,共同打造出全國首條面向通勤場景的智能網聯定制公交線路。
依托于騰訊領先的高精度地圖以及虛擬仿真技術,騰訊與生態伙伴打造了全新的智能網聯公交線路,能使車輛在通過智能車載終端能與路側交通信號燈時進行交互,讓信號燈能夠根據公交的載客量、正點率等情況,動態調整信號相位和配時等,確保公交優先、高效通行、正點到站。云計算則進行實時交通融合計算,協助調度中心實時掌握線路運行狀況,做好車輛調度與管理,最終為市民呈現精準的公交信息服務。數據顯示,在智能網聯定制公交線路的加持下,長沙市315路數字公交車通行時間平均減少15%,運行速度平均提升20%。
可感知可計算智慧方案,讓交通出行更安全
過去30年,我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網絡,截至2020年底,總里程約16萬公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在此過程中,也面臨很多挑戰和痛點,比如感知手段單一、建設和維護成本高、難以形成大范圍覆蓋、用戶觸達能力弱、無法形成有效管控誘導閉環等。
2021年,騰訊發布“數字安途”智慧高速解決方案,面向建設、運營、養護、服務等全生命周期,通過全感知、強計算、準決策、泛觸達的技術手段,以“1個數據底座”加“多個數字引擎”為支撐,實現智慧高速全天候通行、全過程數字管控、全方位服務的發展模式,目前已為廣東廣清智慧高速等地提供技術助力。
本次印發的《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路網風險智能協同管控技術研究,突破高速鐵路周界入侵全方位智能識別預警,復雜惡劣運營環境下高速列車運行主動安全保障技術等。
在廣東,借助大數據、云計算、AI等技術能力,騰訊助力廣清高速構建了一體化的“交通數字底座。通過“超時空實時計算引擎”,廣清高速智慧平臺實現了全網交通流的高精度實時還原,可支撐實時數字孿生與仿真、交通態勢研判分析、跨城區車流遷徙、道路安全分析等一系列的智能化應用。
針對安全隱患排查等業務場景,廣清高速試點路段采用了毫米波雷達+ETC實時感知的數字底圖模式,采用毫米波雷達克服夜間及惡劣天氣等因素的限制。騰訊智慧高速解決方案通過對駕駛風險路段和超速路段的監測,幫助管理部門迅速定位安全風險點和超速風險點,以便于排除隱患,提升高速的交通安全。
數字中顯現綠色力量
“雙碳”是所有行業的重要發展標準,中國的眾多“革命”都在強調綠色的基底。交通領域,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在此消彼長的市場環境中取得大進步,另一方面傳統交通模式產生的尾氣污染一直是國家綜合治理重點領域之一。在新型數字技術發展飛快的今天,騰訊等互聯網企業正在試圖以新科技帶動新產業模式,讓數據“綠”起來。
在北京,騰訊聯合微芯研究院,運用數字孿生技術為城市碳排放動態化評估和管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利用數字孿生城市網格化,對城市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碳排放情況實現動態化評估和精細化管理。通過實現攝像頭等傳感器的數據處理,數字孿生技術可評估交通擁擠情況和碳排放情況,并在云端模擬不同交通控制方案,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減少能源損耗,實現低碳發展的同時給用戶帶來更好的出行服務體驗。
運用數字孿生技術,騰訊還在深圳模擬出南山區的城市景象,模擬城市運行態勢,從而為交通治堵、綠色出行提供更優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此外,基于騰訊地圖和乘車碼,騰訊打造了深圳碳普惠首個授權運營平臺——低碳星球,聚焦公眾綠色出行低碳生活場景,科學核算社會公眾采用低碳出行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并通過相應的碳積分積累和獎勵機制,鼓勵公眾積極參與減碳行動,培養綠色出行習慣,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交通行業要實現全方位數字轉型和智慧升級,背后既需要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驅動力,也要依靠產業生態的支撐。想要盡早實現交通行業智慧化變革,不能一家獨秀,要百花齊放。相信未來,眾多行業參與者在加緊科技創新之外,還將攜手共進,與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續發展的交通生態圈,助力交通產業實現協同創新、跨界融合、開放互通與轉型升級,為推動交通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