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大會以“出行變革 數智未來”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公共交通領域的發展趨勢,推動新技術、新模式、新材料與公共交通深度融合、高效賦能,引領公交行業變革創新,不斷提升公共交通服務能力。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理事長、北京公交集團董事長王春杰主持會議,國內外公共交通領域專家、業內人士以及全國100余個城市公交企業和合作伙伴共同參與。
在大會同期召開的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分會年會上,北京公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春杰作了《城市客運分會2021年度工作報告》。
《報告》特別提出,準點教育科技公司致力于成為全國公共交通行業及其產業鏈相關的生態企業,提供專業的教育培訓服務、人才開發和科技賦能整體解決方案運營商。 2021 年,準點教育基本完成了集“學、練、考、評、測” 五位一體的全功能移動學習系統“公交大學堂”的設計和研發,入駐在線學習平臺的行業學員近 10萬人;開創公交行業實踐分享線上平臺—“公交 Talk” ;融合線上、線下多種教育技術于一身的OMO混合式人才開發項目“啟航”“護航” 計劃圓滿成功;完成涵蓋公交行業九大類,近 7000分鐘的課程體系1.0 版本建設,同時,協同多家公交企業開發完成安全、駕駛、維修、調度、黨建文化等核心崗位學習地圖建設。
更名后的“公交大學堂”將繼續以“行業共建 公交共享”為宗旨,匯聚行業智慧和資源,建立健全的公交行業教育培訓體系,使人才開發更加系統、科學,公交行業從業者學習更加便利,學習成本更低,培訓效果更好。
隨后,準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天石發布了“2022公交人才發展體系建設暨公交大學堂2.0產品”。
2022年公交人才發展確定了“一大平臺、兩大矩陣、三大人群、四大支撐”的體系建設。
一大平臺:“公交大學堂”在線學習平臺,不僅定位于E-learning平臺,還基于科技與創新能力,開發集學習發展、人才數據、影響力塑造、資源整合等多方面的支撐型數字化平臺。目前,“公交大學堂”已完成2.0版本的迭代開發,并順利上線運行。
兩大矩陣:學習內容矩陣與媒體矩陣。學習內容矩陣,以人才能力提升為核心,通過優質的學習內容建設,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從四個核心角度分別建立專業人才學院、組織與領導力學院、通用力學院、專項咨詢學院四大學院;媒體矩陣,促進公交大學堂的影響力,塑造自身的行業形象,通過公眾號、抖音、快手、頭條號、百家號等各類媒體渠道,一鍵連通全國各地公交企業信息,搭建公交行業多元化媒體平臺,形成學習平臺的流量入口。
三大人群:是指管理者人群、專業關鍵人群與院校學生群體。針對管理者人群,將整合行業內外部優質資源,建設完善的公交行業人才學習地圖,以管理及領導力學習為基礎,以業務能力提升為目標,構建基中高層管理者學習地圖;還將為通用專業崗位提供相應的學習地圖,包括:黨工團、行政管理、宣傳、財務、人力資源、采購管理、法務以及信息技術等崗位。面向專業關鍵人群,形成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體系,開發關鍵崗位的知識技能課程,發揮平臺交流作用,促進專業技術人才的學習交流。為院校學生人群,開展校企合作,將公交行業的人才培養前置,深入院校學習培養階段,設立實習實訓基地,為建設實體大學奠定基礎。
四大支撐:科技創新支撐,師資內容支撐,運營管理支撐,資源整合支撐。持續發展科技創新能力,協同準點研究院,研究新技術新科技在公交領域的應用;繼續研發OMO線上線下混合式項目,為企業的教育培訓工作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這些項目包括:
以公交新人為主的“抵達計劃”;
公交全員可參與的“引擎計劃”;
企業后備管理人才培養的“擺渡”管培生培養項目;
企業新任基層管理者的“筑舶”項目;
基層管理者能力提升的“揚帆”項目;
車隊長和維修崗位綜合能力提升和交流學習的“致遠”、“致臻”項目;
準點教育將繼續為企業講師、中層管理者和高管團隊提供持續賦能的“護航”、“啟航”和“領航”項目,以及“好講師大賽”和“案例大賽”。
2022年準點教育還將與協會合作加強公交各專業領域的交流參訪、交流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積極發揮行業人才發展平臺的功能和作用,組織公交企業跨行業交流學習,借鑒其他行業的寶貴發展經驗。
公交行業人才發展工作在行業協會的領導下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準點教育希望廣大公交企業、產業鏈伙伴和專家學者攜手同行,全力以赴,以實際行動助力公交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