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一方面交通擁堵、交通違章、交通事故等事件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交通攝像頭等各類終端積累了大量的數據,但利用率普遍偏低。交通領域技術的深入發展,如何“喚醒”海量的視頻資源,為交通管理發揮最大價值,成為了交管部?和科創企業發力的熱門領域。本屆展會中,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發展推動的智慧城市交通建設頗受關注。
以此次參展的視頻智能分析數據中臺企業閃馬智能為例,該公司自主研發的VisionMind視頻智能分析平臺,通過成熟的AI工業體系,實現算法模型快速迭代及各類應用場景快速遷移。其在道路交通方面,已擁有百余種算法模型,推出的交通治理解決方案已服務交管多個業務部門。
此前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要求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構建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深化交通公共服務和電子政務發展。
閃馬智能創始人兼CEO彭垚認為,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道路交通、城市環境、工作學習、生活娛樂、互聯網信息等“五大空間”,在此基礎上,需要賦能公共安全、交通出行、高速公路、建筑工地、工業工廠、銀行服務、互聯網等行業。此外,智慧高速、智慧工地等新場景,也催生了城市交通業務的持續深化。
作為道路使用的重要部分,個人車主的道路交通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對道路交通空間實時流量測算,提升響應速度,高效快速處置,對智慧城市交通建設不可或缺。彭垚介紹,其產品通過人工智能手段,已可以實現道路交通空間應急一鍵處置,通過事件感知、智能派單、軌跡監控、事后分析,全程跟蹤事件處置進展,實現業務處置閉環。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