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企業逐鹿二三線城市:又一場“圈地運動”?
2015-06-10 09:46:50來源:《ITS智能交通》 雷玉玲
[摘要]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競爭激烈的表現之一就是在成熟且趨于老化的核心市場之外開辟新的市場空間。我國的智能交通,不管是從產業鏈還是市場格局來看,企業、產品、人才、生產資料等等密集地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幾個屈指可數的一線城市里。隨著二三線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和人口對公共交通管理壓力的逐漸增大,二三線城市的交通智能化發展勢在必行。
通,三線城市還沒有規劃。但像電子站牌、車載監控設備、ETC產品、衛星定位終端、一卡通、高速公路修建、停車場智能化產品、交通出行信息發布相關的產品方案、各種交通類APP、高峰專線等與百姓出行息息相關的服務類和管理類產品的市場已經在二三線城市鋪開。
同時,在一些二線較為發達的城市已經開始布局北斗產業園、車聯網等相關的產業和市場;甚至像渭南、日照等一些地級市也開始逐步引進智能交通。
不同的城市在智能交通的建設中會有不同的規劃和設想。為何長遠看來交通智能化在二三線城市是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經濟發展、技術更新、城市之間的競爭、企業和市場的裹挾必然會推動這場改革進行。當然,業界顯然已經看到了這場革命的到來,積極布局自己在二三線城市的棋子,于是出現了很多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的企業積極與三二線地方交警、公安部門合作的現象。未來,企業與政府在這場改革里應該如何布局呢?以下四大投資趨勢也許值得業界關注。
高速公路信息化
在政策的影響下,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ETC)系統是普及最迅速的一個項目。全國ETC聯網勢在必行,一線城市的市場需求正在逐漸飽和,而二三線城市的需求將越來越大,特別是高速公路的通信、監控和收費系統需求量也將不斷擴大。未來智能交通市場規模存在較大上升空間,已經建成的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逐步進入信息化需求的升級改造階段,也會爆發另一個市場。
道路交通管理
道路交通智能化發展的一大趨勢在于道路交通視頻監控系統,包括電子警察執法處罰系統、機動車超速檢測系統、移動車輛稽查系統、車流量監測系統、智能化多媒體網絡車牌識別以及城市綜合應急系統等。
公共交通管理
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用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交通通行效率,使公共交通對潛在的用戶更具有吸引力。具體的系統包括公共交通優先管理、公交車輛定位和跟蹤、語音和數據傳輸、公交換乘信息服務、電子售票等內容。公共交通管理系統未來的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二三線城市建立功能較為完善的交通指揮中心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出行信息服務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未來出行信息將會成為人們出行決策重要信息來源。出行信息服務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和認同,未來能夠提供完善出行信息服務的智能交通系統將是這一市場開發的亮點所在。
結語
交通智能化的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資門檻高風險大,但毫無疑問政府是最后的最大買家。對于二三線城市交通部門的決策者而言,如果不能緊跟技術、管理的步伐權衡利弊,那最后難免會使交通智能化改革走一些彎路。
客觀需求將使我國成為智能交通應用的最大舞臺。既然我國二三線城市的交通智能化市場如此龐大,那么行業內的企業如何沖破重圍,在激烈的角逐中勝出?企業也許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第一,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對于企業來說是不可復制的一種命脈,其開發投入大、周期長、代價高;開發和形成需要一個穩定的隊伍、超前的理念和流程。不管是不是智能交通里的企業,核心技術都是決定企業長久成敗的法門所在。第二,先發優勢。在一個輕技術門檻,重行業經驗的領域,先發優勢顯得尤為重要。有先發優勢,才能有建立精品項目的機會以及積累行業經驗和產業上下游關系。第三,項目案例。一個成功的項目勝過無數廣告,這就是精品項目標桿效應的價值。第四,資金優勢。交通是民生行業,行業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在企業競爭中資金的重要性。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是治理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也是未來城市交通管理發展的必由之路。二三線城市的交通智能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基礎性、探索性,建設中難免遇到一些問題走一些彎路,企業與政府在這場智能化改革中如何因地制宜、發揮智能交通項目的最大成效,成了二三線城市交通智能化的關鍵。

從用戶端出發、深度報道產品、提供解決方案、邀請專家解讀技術、及時報道行業資訊、舉辦線上研討會、培訓安防復合型人才。
網站精華 雜志匯總 互動專區 智能交通資訊一網打盡微信公眾賬號搜索“cpsits”或掃描左側微信二維碼添加
轉載聲明: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 國內八個出臺汽車“限購令”城市及限購措施(2015-03-24)
網友評論(0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