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近日發布《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書(1.0版)》(以下簡稱《白皮書》),旨在幫助企業進行自我評估與診斷,以達到有針對性地提升和改進智能制造能力的目的。
《白皮書》認為,當前,《中國制造2025》從國家戰略和地方政策強有力的支撐,到產業基層積極自發的原動力智能制造 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已經形成自上而下的外部合力智能制造 前景可期,但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仍處于初始階段。一方面,政府和各類企業具有推廣和發展智能制造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企業對自身到底處于智能制造的什么水平并不清楚,不能明確該如何去分步實施智能制造,這種供需不對等的矛盾極大地影響了智能制造的有效落地。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在對國內外相關成熟度模型研究的基礎上評價標準,結合我國智能制造的特點和企業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的一套方法論。其中評價標準發布,該模型參考借鑒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中智能制造系統架構提出的生命周期、系統層級和智能功能3個維度評價標準發布,將智能制造歸納為智能+制造兩個維度發布,最后展現為一維的形式,包括設計、生產等10大類核心能力,以及細化的27個要素域,并對相關域進行從低到高5個等級的分級與要求。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可用于診斷評估、統計分析以及改進提升,可供產業主管部門、制造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三方機構等主體使用,適用于所有制造企業,不受行業限制。
《白皮書》表示,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價是依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要求,與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得出智能制造水平等級,有利于企業發現差距,從而結合企業的智能制造戰略目標,尋求改進方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但是,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研究與推廣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有賴于全社會的力量,特別是需要企業的實踐。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通用的關鍵要素域和模型,在較廣的范圍內開展成熟度模型的試驗驗證工作。同時,廣泛地在制造業企業中開展評價活動,積累基礎數據,總結分析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發現問題和改進點。